本篇文章和大家的未来息息相关,希望看到最后
自从上半年写的几篇关于经济的文章被广泛转发之后,我的领导就督促我少谈经济,少写经济,多写快乐美好生活。作为私募从业者,我深知领导的意思。如今沉默半年后,终于可以和各位小伙伴聊一聊未来经济形势,我相信这也是大家现在最为关心的话题。
在今年5月份,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我们的经济会变好吗?》,当时也是整个经济和A股市场最惨烈的时刻,在文章的最后,我曾写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因为在那一刻,大家需要的是信念和力量。
没想到在年的年末,这个展望下一年的特殊时点,防疫政策突然转向,“后疫情时代”来临,我们确实可以理性的探讨一下,未来的趋势和走向。
在分析之前,小伙伴们不妨思考一下,你心中这几个问题的答案,这也是我想与大家分享的几个主题。
开放后的疫情影响到底会有多大?年的经济走势会是怎么样的?未来经济增长的引擎会是什么?新常态下的职业发展新机会在哪里?数字化在后疫情时代的发展如何?
思考一:开放后的疫情影响到底会有多大?
毫无疑问,这两天疫情一定是热搜中的热搜。网络中拨乱反正的新闻应接不暇,感染病例遍地开花,大家反倒不再像之前一样站队开放派还是抗疫派,各种声音和观点热闹不凡。
有人说,大抵最激进的开放派也没想到,“防疫新十条”能被这么迅速的执行贯彻下去。年初上海的抢菜潮又开始商演,不过这次换成了抢药,连花清瘟,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这些原本陌生的名字,我想现在应该是大家聊的最多的名词了吧。
我们也能显而易见地看到,开放之后,小作文一定满天飞,医院一定排长队,网上反对的声音一定是沸沸扬扬(这两天这种趋势已经开始显现了),毕竟人性都是自私的。
有一个段子是这么描述的,国家就像男朋友,他们抱怨的顺序依次是:
“你凭什么管我?
你凭什么不管我?
我说让你不管我,你就真的不管我吗?
我说让你别干涉我的自由,但没说你可以不负责我的安全?
你不爱我了……”
其实,无论是因为经济承压,还是因为奥密克戎的传染性极强难以防控,最终走向开放几乎是共识,针对何时开放这个问题,我们讨论了三年,但到头来还是手忙脚乱。
可以想象到的是,国内城乡差距大,区域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人民的认知水平不同,一下子全面放开,一下子拆除核酸检测设施,一下子取消行程码,无论是对医疗体系的挤兑,还是人们对疫情的恐惧,都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每一次的政策拐点,必然会有一些波动和调整,这是政策必有的惯性,但抗疫不应该是“敦刻尔克大撤退”。
不管是基于国外的经验,还是专家的意见,现在还并非真正的高峰期,大多的观点都是1到个月后,这一轮疫情才会缓解,而这1到个月,便是疫情的窗口期。
换句话说,开放后的疫情影响到底会有多大,其实取决于如何开放,怎么开放,而非开不开放,或者病毒传播有多强。
防疫本是个医疗问题,但其一旦涉及到人,特别是14亿人,思考的逻辑便越来越不医学了。
我不由得让想起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一句演讲词:“Thisisnottheend.Itisnoteventhebeginningoftheend.Butitis,perhaps,theendofthebeginning(这不是结束,也并非结束的序幕已然到来,但或许,这是序幕已经结束),这句话很应景,也颇有一些浪漫主义的辩证色彩。
政策也许会有调整,但方向很难发生改变。
思考二:年的经济走势会是怎么样的?
在思考这个问题前,不妨给大家讲几个小故事。
第一个是一则新闻,即使在防疫最危险的时刻,社区的大爷大妈也不忘去打乒乓球,去跳广场舞,而现在,整个社区活动中心一片空旷,大家都担心新冠,反而都躲在家里不出来。
第二个是一段访谈,我前段时间,跟两个制造业领域的行业专家做了次访谈,他们表示最近制造业的景气情况很差,企业不得不寻找更多的出口需求。而前段时间不少新闻媒体报道,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中国多省政府组织出海“抢订单”,企业纷纷飞赴国外开拓市场,已在互联网上收获了一片点赞。
第三个是一些闲聊,跟一些财税相关的朋友聊天,了解到现在国内的税收情况和企业的财务情况非常差。拿最新的三季度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来说,中信证券数据,全部A股和非金融行业年三季度的净利润同比增速为-0.6%和-.0%,广发证券统计,年三季度A股非金融行业盈利为年以来的最差环比为-18%。
至于原因,我想大家应该都知道,疫情反复,经济下行,行业调整等等。当然了,对于经济发展,最为关键的还是企业和个人的信心。
很多分析师都提到,企业不愿意扩大再生产及资本开支这件事,无论是用俏皮的“资产负债表不再奋斗”了,亦或是一本正经的“企业存款定期化趋势”,都反应了这个逻辑。
经济修复就如同养病一样——病去如抽丝。因此,最为关键的问题便转换成拐点什么时候来临?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