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4月14日讯(通讯员薛媛媛记者赵宝辉)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只有将方方面面的力量聚合起来,才能形成人才工作的热效应。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以建设服务人才有温度、支持人才有力度的“青春之岛、创业之城”为目标,调动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着力打造“育英汇”生态服务品牌,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
用好社会力量构建立体引才模式
“日前,我们联系明月海藻集团科创部与章博士开展了两轮线上对接,双方达成合作意向,将在海藻活性物质领域,特别是海藻活性酶领域展开合作。”近期,为克服疫情对人才招引带来的影响,赛创未来(青岛)创业服务有限公司针对新区产业发展需求,为新区推介了生物医药、工业设计等领域10余名海内外博士,通过网络架起空中对接的桥梁,帮助海内外人才在新区找到合作伙伴和发展舞台。
为满足区域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新区全方位集结市场要素,先后引进赛创未来(青岛)国际人才科创中心、青岛中科高层次人才创新中心、冰鉴人才等市场化引才平台,并出台《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鼓励办法》《关于扶持青岛西海岸新区猎头产业园集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鼓励人力资源机构、社会组织等借助多年深耕经验和丰富资源为全区重点产业延揽优秀人才、优质项目,有效提升了人才配置的市场化水平。像依托赛创未来,连续举办新锐青岛·全球海洋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新锐青岛·全球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大赛,吸引由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领衔的“低分子量褐藻多糖硫酸酯项目”等23个人才项目团队落户,项目总投资27.25亿元。像引进的冰鉴人才产业云平台总部,为新区集聚了全国24个城市的30家人才企业,引进了名本科、名硕士、29名博士。
同时,新区充分利用20所驻区高校的“校友圈”资源,开辟“双招双引”新路径。日前,山东科技大学校友王新春与新区人才生态产业集团、华为云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合作共建新区产业人才培养基地,致力为新区重点产业精准培养急需紧缺人才。王新春还积极引荐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力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郝振刚在新区注册科创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下步,新区还将联合20所驻区高校成立高校校友联盟,在上海等地建立校友工作站,组建招才大使队伍、开展“校友资智回青”系列活动,推动杰出校友与新区企业加强技术对接与投资合作,不断扩大招才引智的“滚雪球”效应。
用好社会资本拓宽人才融资渠道
“公司近年来得到了青岛海控集团、开来资本等风投机构的大力支持,近五年累计获得融资3亿多,夯实了企业的资金底盘。”在青岛华世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郅立鹏看来,公司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新区全方位的金融支持,这也是新区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公私联动”金融支持人才创业的成功案例。再像青岛青岛筑波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由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领衔的高科技企业,成立不到2年的时间里得到快速成长,同样得益于新区的金融支持。在项目落地之初,新区就协调国有资本为公司投资万元,有效补充了启动资金,使公司在市场拓展、产品研发、团队建设等方面加速推进,年后开工第一周就洽谈了6个项目。
为切实解决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融资难的问题,新区除了“公私联动”以外,还推出了“股权投资、投贷联动、人才贷”等金融组合服务,促进金融与人才、科技、产业的有机结合,用金融活水润泽人才创新创业。在股权投资方面,新区于年设立了首期1亿元的直接股权投资资金,采取“拨改投”的方式,主要投向高层次人才项目、以赛选才项目等,实现财政资金由“拨”转“投”,对人才项目进行更加精准的支持。在投贷联动方面,新区创新实施“政府首投、银行跟贷”方式,区人才集团与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对于人才集团股权投资的项目,银行给予信用贷、人才贷、贴息贷等无抵押低息贷款。首笔业务就为高层次人才领衔的芯片企业提供信用贷万元,以“真金白银”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活力。目前,该企业芯片研发即将完成流片,跨入量产时代,预计未来五年实现收入7亿元,净利润3亿元,税收贡献万元。在人才贷方面,新区联合青岛农商银行、青岛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人才贷”“科技信用贷”等系列产品,最高可为高层次人才所在企业提供万元人才贷,对人才创办企业给予当年利息额50%的贷款贴息,切实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和融资慢等难题。截至目前,已为高层次人才发放8笔“人才贷”业务,为6名人才兑现贴息补贴,共计万元。
用好社会组织创新育才工作机制
“感恩有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感谢从长三角赶过来的大咖老师们的精彩讲义,从宏观到区域经济,从BP到资本创投干货满满,这次培训让我们受益匪浅!”参加完青岛人才创新创业学院的首日培训,青岛橡胶谷创业孵化有限公司的魏海龙感觉不虚此行,心底发出由衷感慨。
由赛创未来(青岛)创业服务有限公司创立的青岛人才创新创业学院,于年底在新区建成启用,学院集创业教育、创业孵化、创业服务于一体,邀请70余位国内外成功创业者、投资人、知名教授及行业领袖作为创业导师,定期举办创业培训、创投对接、项目路演、联谊沙龙等活动,“一站式”帮助创业者解决创业过程面临的难点和堵点,帮助他们实现“学到手、交到友、融到资、创成业”。自成立以来,举办创新创业培训班5期,累计培训全市创新创业人才人次,对接企业家,注册落地项目23个。
实际工作中,新区注重整合驻区高校、培训机构、重点企业等教育资源,发挥师资、平台、技术等方面优势,借力发力,合作育才。新区还通过与驻区高校共建教学实习基地、产业人才培养培训、订单式培养、实习实训等方式,引导高校与企业开展联合办学。像年底,中国石油大学与海信集团等联合成立青岛软件学院,将为以萨等科技企业培养信息技术人才。另外,中国石油大学与新区企业合作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4个,联合培养研究生名;与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等共建教学实习基地17家,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年,驻区高校累计与家新区企业、科研院所等用人单位开展实习实训合作,在新区实习实训大学生达2.6万人。
用好社会资源优化人才发展生态
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年新区在全市率先开发了“惠才通”人才综合服务系统,突出以公共服务为主的思维模式,运用市场方法整合社会服务资源,引入社会市场力量为人才服务提质增效。目前已拓展服务场所45家,人才凭“惠才通”可享受医疗保健、住宿餐饮、购书观影、娱乐健身、休闲旅游等服务,如可到4家定点医疗机构享受就诊绿色通道,每年1次免费查体,可到新区8家景点免费游览,到9家定点酒店住宿就餐享受最优惠价格,书城购书享受8折优惠以及连锁影院25元优惠票价,到新区体育馆等健身场所享受免费健身,等等,在全区营造了“人来才无忧”的良好氛围,目前服务对象达余人,人才的获得感与满意度不断提升。
新区正探索建立“惠才服务生态联盟”,着力挖掘社会更多服务资源,选择更多星级酒店、商城、书店、旅游景点等纳入服务联盟,让人才享受更多优质服务。试点将高校副高以上职称人才,以及大学生群体纳入服务范围,针对不同人才群体特点,为人才定制特色服务,将服务触角延伸到人才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像面向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群体,重点提供交通、购书、观影、旅游等生活服务,提升新区营才环境,吸引更多青年爱上新区、留在新区,通过建立一流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助力人才在新区创新创业。
同时,新区正探索推行“人才线上领券+厂家线下核销”模式,为人才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服务。同时建立服务机构联盟准入、退出机制,定期开展督导、培训、考核,设立标准化服务体系,以人才满意度为导向,建立动态评估机制、服务事项调整机制。设立线下专职服务人员、线上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回应人才诉求,提升服务质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