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界网站
来源:东北证券
一、食品李强:宅经济对食品饮料行业的影响分析
互联网是宅经济的核心,但是武汉肺炎疫情我们看到宅经济的另外一种形式,由于联防联控措施的实施,居民被迫宅在家里,依托互联网或者社区KA超市渠道进行消费。具体到食品饮料行业主要体现在互联网或者KA渠道的爆发式增长,其他渠道消费暂时停滞,家庭消费的爆发式增长,其他消费场景的暂时停滞。因此在KA渠道占比较大或者家庭消费场景占据较大比例的大众白酒、食醋、速冻食品、自热火锅、挂面受益最为明显,在此我们重点分析下白酒和食醋领域。 基于目前的市场情况,白酒企业由于在疫情之前对KA卖场和连锁便利渠道的重视度不够,企业可以在KA卖场加强品牌的推广和市场营销活动,同时借助社区拼团模式,实现产品的销售。虽然疫情短期对白酒宴席渠道、家庭聚饮、企业团购产生影响,但是后续这些渠道均会产生补偿性消费,整体看对白酒的影响预计在个位数,茅五泸均表示年全年任务不调整,因此白酒股价在经历调整后,大部分企业估值20倍左右情况下有配置价值。
重点推荐: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股份、山西汾酒、今世缘。
食醋行业整体渠道结构看,主要在KA渠道和流通渠道,餐饮占比较小,因此受疫情影响较小,同时疫情带动了KA渠道黑醋和白醋的消费。食醋行业横向对比看,相比日本人均消费量我们认为中国食醋行业仍有一倍以上的增长空间,相比酱油行业龙头企业海天市占率来看,恒顺市占率有一倍以上的提升空间。
重点推荐:恒顺醋业(.SH)
改革正在进行时:新董事长上任不足一月就理顺大框架,明确进行销售及品牌层面的调整,彰显改革决心。公司的生产水平优异,但是销售较弱,销售效率低下,通过改革能够有效提升公司收入增速。目前已确定的改革:更改区域设置,按地区进行划分;提升基层员工工资;明确三大战略产品。
疫情影响紧握两点:KA占比高餐饮占比低的企业受益、之前渠道库存高的企业受益。恒顺醋业餐饮占比仅为10%,同时受白醋消毒的思维影响,C端销量有望实现突破。并且第一个销售月度开始公司通过翻倍费用经销商库存较高,目前渠道库存相对充足,预计疫情缓和后渠道去化良好。
风险提示:食品安全问题,销售不及预期,疫情持续时间超预期。
二、社服李慧:宅经济下,人力资源服务迎新机遇
疫情影响;宅经济下,人力资源招聘领域迎来新变化。 危机下企业重新审视组织弹性的重要性,催生灵活用工服务需求。灵活用工是指企业将非核心、重复性岗位外包给服务商,由服务商组织人员完成相关业务并由服务商承担全方位用工风险;服务商在派出人员薪酬(含社保等)基础上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灵活用工本质上是共享经济,对企业客户而言灵活用工帮助企业解决用工弹性、人员编制和用工风险问题;对候选人而言,灵活用工使其享受自由度较高的工作,获得在大企业工作甚至留用的机会。适合灵活用工的岗位,包括高端研发岗(软件/医药等研发)、中端通用岗(前台/财务/行政等)、低端岗位包括促销员/客服/工厂流水线工人等,以上岗位都可以通过灵活用工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灵活用工服务商的壁垒和集中度。相比猎头等人力资源服务业务,灵活用工壁垒更高,主要体现在:(1)资金要求,灵活用工需要服务商垫付派出员工1-3个月的薪酬,对资金实力要求较高;(2)品牌优势,由于业务涉及大量资金,企业对服务商背景及资质有更高要求;(3)规模优势,当岗位和候选人聚集越来越多后,服务商的匹配速度和周转将加快,提高竞争优势。从行业集中度来看,灵活用工CR5为9.3%,高于人服行业整体4.8%的CR5水平。
灵活用工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对标海外,欧美发达国家灵活用工模式已经非常成熟,从灵活用工人数/总体就业人数看,美国10%/日本4%/欧盟3%,国内目前仅为0.17%,渗透率非常低;这与国内此前人力成本低、且用工环境相对宽松有关,并且国内企业之前没有经历过严重的经济危机,企业对弹性用工的认知度不高。参考海外路径,在经济趋势不确定、人工成本上涨、用工规范趋严下,企业将在用工问题上精打细算,提升对灵活用工的需求。
宅经济下,线上招聘及HR新技术产品值得 一、生活用纸—中顺洁柔(.SZ)
生活用纸属于疫情期间的生活必需物资,居家时间延长增加囤货需求,以及疫情使得居民卫生意识提高,纸巾及湿巾日常使用需求将进一步上升。2月5日香港地区出现的抢购纸巾事件,可以看出由于疫情导致部分市民出现恐慌情绪,大量进行纸巾囤货。我们看好由于受疫情影响和宅经济推动带来的生活用纸需求高增,中顺洁柔作为生活用纸龙头有望优先获益。
1、疫情对生产影响较小,近期销售情况较好。1)生产:公司于2月2日开始复工,员工均在家办公。除湖北工厂外,其他工厂均于2月8-9日复工。湖北工厂按照政府通知拟于2月14日复工。公司工厂储备成品库存较为充足,渠道的库存在节前会有一次压仓。以及从以往销售情况来看,上半年产大于销,下半年销大于产。若后续如期开工,对公司生产影响较小。2)销售:目前销售主要受限于物流,短期的销售情况很好,会造成渠道库存极低甚至缺货的情况出现。从销售来看,预计3月左右市场会恢复正常。
2、新增口罩业务贡献增量。面对我国防疫物资如口罩资源紧缺的现状,公司积极响应当地政府要求,将开展生产和销售医药口罩业务。公司子公司云浮中顺将外采5条医用外科口罩生产线,对应产能约为35万片/日,预计2月底前投产。投产后根据需求扩建产线,产能可扩大至万片/日左右。受疫情影响,目前我国每天口罩需求量超过1.5亿片,产量不足0万片,处于严重供不应求。公司此次生产口罩将减轻我国口罩需求压力,同时贡献业绩增量。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19-21年EPS分别为0.47、0.54、0.64元,对应PE分别为31X、27X、23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疫情影响生产和物流
二、云视频——齐心集团(.SZ)
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全国复工延迟,大部分企业启动了员工在家办公模式,使得远程办公市场快速升温,其中云视频会议板块最为受益,得到了市场上的广泛 (1)复工带来供给端负面因素改善,生猪生产受影响较轻。
(2)屠宰场开工率低是节后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封路逐渐放开,物资和活猪运输改善。
(3)猪饲料短缺现象极少,鸡饲料短缺相对明显。
(4)猪肉消费量稳定,家庭、餐饮店消费转换以及猪肉反向替代禽肉,保障猪肉消费量稳定。
(5)母猪补栏很少,非瘟疫情的威胁、养殖成本上升和养殖户对猪价预期不明朗等因素抑制补栏。
(6)年母猪存栏呈“高淘高补”局面,产能低位;效率下降决定了下半年出栏量仍维持低水平。
供给端:
1、封路和屠宰场开工对供应的影响不同:封路导致饲料、活猪调运受限,随着保供应相关政策的执行,调运正逐步改善,封路并不是造成生猪供应减少的主要因素;从涌益咨询跟踪的家屠宰企业样本点了解的数据,2月6日,样本点屠宰场开工率不足20%,2月10日,开工率上升到55%-60%,仍偏低,鲜肉供应不足,开工率不足是节后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2、饲料短缺:中小养殖场只有小部分受影响,通过自配料、降低蛋白配比等方式过渡,规模企业基本都有自己配套的饲料厂,并且在开工、饲料调运等审批手续上更容易获批,因此,规模企业基本不存在饲料短缺现象。鸡饲料短缺比猪饲料短缺情况严重,随着原料厂和饲料厂开工生产,生猪养殖基本不受饲料短缺的影响。
3、毛猪销售:销售人员没有完全回来上班,出栏进度受影响。
4、屠宰场开工率:人员到位不完全,开工率无法达到往年同期水平,保守预计2月底可恢复正常。
消费端:
1、屠宰场反馈,正月初6、7的走货不畅,最近两天反馈走货较好,北方接到南方大量白条订单,订单主要来自上海、浙江、广东等地。
2、目前没有看到消费明显弱于往年的情况,新型肺炎疫情对猪肉消费的负面影响尚不明显。原因可能包括:(1)部分餐饮店消费和食堂消费转向家庭消费(2)多地关闭活禽交易市场,以及湖南、四川发生禽流感都会导致部分黄羽鸡和白羽鸡消费被猪肉替代。
3、年人们对高价猪肉接受度会提升,需求量比19年同价位有所回暖。
补栏情况:基本无补栏
1、新型肺炎使人们避免交易的接触。
2、非瘟疫情导致补栏谨慎(90公斤体重以下的猪在出栏中占比与春节前持平,13-14%,侧面说明非瘟疫情没有缓解)。
3、母猪和仔猪缺乏,购买困难。
4、仔猪、母猪和饲料成本在春节后上涨,抬升了养殖成本。
5、养殖户对20年猪价预期不明朗,担心被套,过往亏损经验引起补栏偏谨慎。
年出栏量维持低位:
三元能繁母猪性能指标下降明显,三元占比会继续增加,效率损失加大,能繁母猪存栏即使上升,也难以导致出栏量增长。预计年下半年比上半年出栏量只会小幅增加,全年出栏量维持低位,支撑猪价高位。
小结:
新型肺炎对生猪养殖业的供需两端影响都比较有限,并且随着复工后各环节开工率的提升,负面冲击逐渐消退。我们仍然应该着眼于行业本身的供需格局,能繁母猪存栏回升速度缓慢,母猪群生产效率继续下降,因此最终的出栏量将维持低位,对猪价构成强支撑,坚定看好年猪价维持高位,均价不低于30元/公斤。
风险提示:猪价不达预期风险、出栏量不及预期风险、动物疫病风险、自然灾害等。
五、零售刘青松:疫情之下,“宅经济”推动生鲜到家需求
上次电话会议提到这一次的疫情主要利好社区生鲜超市,便利店业态。今天主要讲讲生鲜线上配送,生鲜配送行业是目前少数不需要接触线下实体仍能完成消费的业态,非常契合我们本期“宅经济”的话题,之前生鲜线上购买的一个主要发展瓶颈是消费习惯的问题,因为我国绝大多数消费者还是习惯于逛菜市场、超市等实体商店购买生鲜食品。但是疫情期间全国各地的人们处于居家隔离状态,为了减少出门,线上购物需求激增。 疫情之下,原本在年屡受打击的生鲜平台需求量迎来爆发。根据数据显示,饿了么今年春节期间,北京外卖买菜订单量同比增长9倍,商超订单也同比增长超2倍;盒马过去一周广州、深圳、成都等地订货量达到平时的5-10倍;每日优鲜除夕至初四期间实收交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预计春节七天总销量将突破万件;叮咚买菜大年三十订单量同比前月增长超%。
但是在使用了多家生鲜电商平台后发现,由于供不应求,不少平台如今都需要“提前一天预定”或者“定时秒杀”。一旦错过时机,蔬菜就一售而空。许多平台上的蔬菜一直断货,甚至关闭了当地的许多站点或暂停了送货上门服务。而且受到疫情防控导致的物流不畅、人力紧缺等影响,部分站点可能因订单集中,导致配送延时。
应对短期内爆增的需求,一时间成为各大生鲜电商平台共同的难题,不同的平台也给出了不同应对方式。从目前来看,与独立前置仓平台相比,具有自营实体店或实体零售商超支持,或是拥有农业供应基地等自建供应链的平台能够更快速地给出应对方案。例如饿了么联合优鲜菜场、菜文基、菜公社、四季生鲜、菜老包等供应商,加大了近期的采购量;京东到家则与沃尔玛、永辉、步步高、永旺、绿地优选、七鲜超市、世纪联华等近40家连锁商超及16家社区生鲜连锁、菜市场达成合作,定时早晨7点到10点,保障水果、肉禽蛋奶、米面粮油等生鲜、民生类商品供给。
另一方面,在这些生鲜平台面临供应能力较弱、运力不足等问题时,各地的商超线上APP迅速上线。永辉生活-到家方面此前透露,永辉云创创始人张轩宁于正月初二即紧急开会,表示线上销售是重点工作,要全力保障供应。此外,重百超市推出的“重百优选”、大润发超市的”大润发优鲜”和步步高超市的“小步到家”等商超到家平台也迅速加入赛道。数据显示,年1月,步步高超市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3%,线上到家业务环比增长3倍。大年初五,“小步到家”在长沙西区27个小区首发,上线一个小时,就突破了0单。
年本来是线上生鲜的一个洗牌之年,在资本的较量中,很多生鲜平台遭到市场淘汰,但近期暴涨的线上买菜需求,或将生鲜电商再一次推向风口。疫情期间,用户和需求量的激增的确会给不少生鲜平台带来转机。但是疫情期间暴露出的问题,实际上也正是很多生鲜平台此前被市场淘汰的原因,无论是供应链问题,还是运力问题,都是目前生鲜平台的发展瓶颈。此外,疫情之后,线上买菜不再是最好的选择,用户数量与需求量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回落。生鲜电商平台如何留存用户仍然是难题。
与前置仓模式的生鲜电商相比,行业中目前做的比较好的是盒马与永辉,均属于店仓合一的实体零售线上模式。实体零售商线上模式具有一对一的到家服务、一对多的社区团购服务,多家第三方服务平台的接入式服务,在经营方式呈现自营、联营等多种方式,多元化优势明显。
首先,相比前置仓电商模式的优势。第一,实体零售商采取的是店仓合一的线上物流配送模式,但店铺具有销售功能是不同于前置仓模式的关键;第二,实体零售商的店铺商品品类要比前置仓丰富得多,对消费者的满足度大,毛利率综合平衡优势明显;第三,此次实体零售商大举进军线上的企业都是各区域领先的零售商,在供应链上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
其次,对第三方电商服务平台的态度。目前绝大多数实体零售商线上业务大多是第三方服务平台的接入形式,比如美团、饿了吗、京东到家等,但这种接入模式是线上流量的输入,而没有供应链的输入,对有一定规模的实体零售商而言,一定要坚持自营为主的方针,发展自己的线上系统,而对与第三方服务平台的合作要根据自身的发展实际逐步地决定其取舍。
最后,相对于盒马,目前线下实体零售推动线上业务还有一些差距。首先是数字化能力,体现在线上APP的运作水平上,盒马依托阿里强大的后盾支持,能够实现软件的最大优化。第二,线上线下融合运作的效率,现在实体零售商一家门店一天里有单线上订单处理已经是显得吃力,而盒马一家门店的线上订单可以轻松处理00单以上;第三,盒马目前订单主要依靠于线上,线下门店的商品布局陈列是经过数据分析配置的,配以店内的悬挂链系统可以让线上商品的选拣路线最优化,因此可以做到出单快,30分钟到达。
其实在之前的行业报告中,我们就一直在强调零售的零售行业的社区化、小型化、线上线下一体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而供应链是制约零售企业发展的重要壁垒。此次肺炎疫情势必短期内会得到有效控制,虽然短期对零售行业冲击较大,但拉长时间来看,并不会对行业产生长久的影响。但是我们认为这次肺炎疫情是检验行业内企业的一个很好的时机。那些拥有较强供应链优势,拥有线上线下全渠道门店,率先布局社区零售的企业能够有效应对此次疫情等特殊事件的发生,也能够在未来行业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持续下行;竞争加剧。
六、纺服褚洪亮:有关口罩、防护服纺织服装上市公司梳理
受疫情影响,口罩总产值预计突破亿元。从口罩产能上看,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产国和出口国,年产量约占全球的50%。我国口罩产量由年25亿只增至年45.4亿只,年口罩产量超过50亿只;过去各年产量长期大大超过国内需求量,如年总需求量约10亿只,因此口罩大量出口。根据赛迪的数据,年我国口罩产值达.35亿元。根据用途划分,口罩可分为医用口罩、普通纱布口罩、工业防尘口罩、日用防护型口罩。其中可用于病毒防护的医用口罩产值达54.91亿元,占比高达54%。受此次疫情影响,医用口罩产值增长率将显著提升,预计可达28%,全年口罩总产值预计突破亿元。医用口罩方面,我国的医用口罩主要分为3种: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和普通医用口罩,适用于本次疫情防护。另外,根据国标划分,工业防尘口罩KN90/95/也适用于此次疫情防护。 口罩供应加紧,疫情过后收储。根据工信部的数据,我国口罩总体产能每天0万只,医用外科口罩产能万只,医用N95口罩大约60万只。受此次疫情影响,口罩缺口较大。根据发改委的数据,初步统计,截至2月3日,全国22个重点省份口罩产量已经达到.6万只/天,比前一日环比增长3.1%,产能利用率达到了67%,环比提高2个百分点;N95口罩产量已经达到11.6万只/天,环比增长48%;其他医用口罩产量万只/天,环比增长36%,普通口罩也达到万只/天。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副司长郝福庆表示,目前口罩产量已呈现持续上升势头,而疫情过后富余的产量将由政府收储。
国内口罩产业链大致如下:上游为原材料供应(主要囊括PP无纺布、熔喷布、鼻梁条、耳戴材料)、生产设备(口罩打片机、口罩带点焊机、口罩包装机等),中游为制造环节,下游则为零售商超、药房、电商平台等。
与口罩相比,医用防护服更为紧缺。根据工信部的数据,医用防护服产量已从1月28日的0.87万件/天,扩大到2月4日的3.16万件/天,同时进口渠道也补充了现在医用防护服的缺口。据工信部1月26日表示,目前湖北省防护服的需求量为10万套,但能生产国标防护服的企业只有40家,由于春节放假,这40家企业的产能只有3万套,正采取积极措施解决。随着各地医疗队员加大支援湖北省各地市疫情防控,医用防护服需求加大。
纺织服装上市公司涉及口罩、防护服生产供应梳理:
欣龙控股(.SZ):
公司业务分四部分,1)研发、制造和销售水刺、熔纺等非织造材料;2)研发、加工和销售医疗卫生制品、家居清洁用品、个人护理用品、美容化妆用品、旅游用品等无纺深加工制品;3)针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慢性疾病的传统中医方剂的挖掘和中药制剂的研发,传统中医医疗服务及医药药品销售;4)石油、橡胶等产品的贸易业务等。四项业务的营业收入占公司总体营收的比例分别为54.68%、6.13%、18.56%和20.63%。其中第一项业务中,公司生产的熔纺非织造材料可以用医疗防防、高效率口罩等医用下游。
公司公告,为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落实政府要求,努力应对疫情的防控防治,公司在临近春节假期时下发通知要求旗下海南、湖北、湖南基地相关医疗防护材料生产线春节放假期间不停产,按时或优先交付当前疫情急需的相关生产订单。
延江股份(658.SZ):
公司公告,目前产品为PE打孔膜、打孔无纺布,主要应用于卫生巾与纸尿裤的面层,尚无客户采购本公司产品直接用于口罩的生产。针对本公司生产的部分可能用于生产口罩的材料,其目前尚处于产品测试阶段,不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诺邦股份(.SH):
公司公告,公司不生产口罩及防护服,公司生产的水刺非织造材料不是医用防护口罩的主要原料,可用于日常防尘等口罩的生产。目前也未向口罩生产商提供用于医用防护口罩的生产。
公司控股子公司杭州国光旅游用品有限公司生产婴儿湿巾、个人护理湿巾、清洁湿巾、功能性湿巾、消毒系列湿巾等六大领域的产品。其生产的含75%酒精消毒湿巾,可用于疫情消毒使用。
华纺股份(.SH):
2月10日公司公告,公司拟在华纺工业园区内建设无菌车间生产医用口罩及防护服,生产车间面积1平米,自筹资金0万元用于投资建设,建设周期3个月。本项目固定资产投资0万元,生产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防护服,投资由企业自筹。项目达产后,预计年新增销售收入万元,新增利税5万元;截止目前,公司所在地滨州尚无一家医用口罩和防护服生产企业,该项目投产后,可解决当地部分医疗机构的需求。
同时公司已临时转产部分产能生产民用防护口罩,产品部分公司自用,其余交政府收储,不对外销售,对公司本期业绩无影响。2月7日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口罩现产量已达日产两万只。
华升股份(.SH):
据财联社报道,华升股份子公司华升工贸和控股股东华升集团近日获工商银行等多家银行贷款和增加授信,助力公司口罩及防护服生产线改造和原材料采购。华升集团是防疫重点企业,其负责人近日表示,将形成年产1亿个以上医用口罩和18万套防护服的生产能力。
际华集团(.SH):
公司公告,公司所属有关八户子公司,自春节假期起,按相关部委、省市主管部门要求,紧急新增、转化产能用于防护服生产任务。截止2月4日,际华三五零二职业装有限公司、新疆际华七五五五职业装有限公司已正式投产,际华三五零二职业装有限公司已接到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10万套医用防护服的紧急任务。其他子公司仍在样品试制、设备及原材料筹措或相关资质办理过程中。
嘉麟杰(.SZ):
近期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nCoV)在我国蔓延,公司于近日接到上海市金山区经济委员会要求生产疫情防控一次性隔离服的订单,首笔订单数为00件。目前公司已启动相应程序召回员工进行紧急生产,并于年2月4日晚完成该笔订单的首批产品交付。
水星家纺(.SH):
水星家纺2月4日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受上海市政府部门委托,将部分生产线改装,用于生产防护服,日产能0套。公司生产的为非医用防护服,目前已获得政府开工许可,并已开始生产。水星家纺将尽一切可能帮助政府生产防护服,在配套设备、人员安排齐全的情况下,未来全面复工后生产量会达到2套/每天。
太平鸟(.SH):
2月10日,公司在上证e互动表示,本公司全资子公司宁波太平鸟服装制造有限公司正在有序推进生产民用口罩(非医用)的生产工作和防护服的研发。目前防护口罩的研发工作已经完成,并计划于近日正式开工投产。初步预计,该民用防护口罩的总产量将不低于万个,主要用于满足政府的疫情防控应急物资特供需要。
红豆股份(.SH):
2月7日公司发布公告,未开展口罩的生产业务,也没有生产医用口罩必须的生产许可证。但为响应疫情号召,生产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生产产品将服从政府统一调拨,不对外进行销售,并不以取得盈利为主要目的。经公司测算,公司预计量产后的医用一次性防护服产能约为6万件/月,涉及的销售收入约为1,万元/月。
报喜鸟(.SZ):
公司公告,控股子公司上海宝鸟服饰有限公司收到上海市经信委征用通知,决定紧急征用医疗防护用品、药品、器械及生产能力。公司及时恢复控股子公司上海宝鸟上海松江工厂生产,并进行生产线改造并试生产。2月8日,上海宝鸟完成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相关备案手续,并取得了《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凭证》和《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备案凭证》,上海宝鸟松江工厂正式投产,并正式交付第一批隔离衣。
锦泓集团(.SH):
2月6日,公司在上证e互动披露,针对当前的疫情,公司南京子公司自年2月3日起承担了当地政府指定的口罩应急生产任务。
风险提示:疫情发展不确定,企业复工不确定性,产能提升不确定性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