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作者:陶娅洁
工牌堆满一大箱、半层楼空无一人——这是网络流传的大厂裁员场景。
在互联网大厂工作3年的李宇洋,近期的心情是煎熬的,年3月23日,他在自己个人抖音号发布了一条“毕业”视频,“今天没有知识普及,只有一件事想要告诉大家,那就是——我被裁员了。”
关于整个裁员流程,李宇洋表示,他收到公司裁员通知的时间是3月21日,因为疫情原因,包括签协议、谈赔偿等整个流程都是在线上进行。被裁员后,李宇洋第一感觉是“失落、难过,然后自我否定”。
令李宇洋意外的是,这条抖音号视频收获了将近一万个赞,相比之下,以往他发布的知识科普视频平均战绩只有小几百。当晚他就开了一场直播,不到两个小时直播间人数就达到了11万。
其实,李宇洋并非孤例。从年下半年开始,多家互联网大厂先后传出部门优化、裁员等消息,互联网大厂动辄10%甚至30%的裁员比例,无疑挑动着每一个互联网人的神经。
被裁员是痛苦的,对于从业者而言,意味着高薪、体面一瞬间化为乌有。
相比于个人对裁员的痛苦,大厂则试图用“轻松”语言化解尴尬。有网友在群里表示,“这些公司还特别‘笋’,开人就开人呗,叫‘毕业日’。
行业收缩调整阵痛期
李宇洋是个95年的山东小伙,在某大厂从事采销工作。
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因为业务架构调整,他整个组的小伙伴都被裁了。一开始,他也陷入了深深的自我否定,但冷静下来想想,被裁不一定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行,所以也不用太过悲观。
“我被裁掉,是因为整个业务体系出了问题,并且一直亏损。亏损的业务必然不可持续。”李宇洋说道。
在他看来,被裁不一定就是坏事。
首先公司会给补偿,基本上是2~3个月的工资。没有房车贷款压力的他,用赔偿金足以支撑接下来5~6个月的生活支出,撑到入职下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大厂的工作经历能为他的履历背书,也帮助他积累了不少人脉与资源,这些都是一笔无形的财富。
不是每个被裁的人都有李宇洋这样的心态,其同组被裁的同事,因为背负着房贷月供,而产生巨大的压力。在网络上也不乏有网友发声,说自己在前几年收入高的时候买入了大几百万的房子,结果被裁员后一下失去了稳定的经济来源,生活难以为继。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王鹏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不少大厂的业务出现了收缩,短时间内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人们的焦虑情绪,也会对房价、消费产生影响。但这都是周期性现象,不会持久。
“过去互联网行业发展很快,薪资水平高的同时也引发了内卷现象。行业经历收缩与调整后,薪资水平回归常态,工作强度也会有所下降,反而会形成一个更加稳定的周期。当行业机会再来临时,可以吸纳更多就业。”王鹏说道。
大厂还是小厂?
除去心理上的冲击,摆在被裁大厂人面前最现实的问题,莫过于接下来去哪里?
“如果有机会,还是希望能去大厂。”沉思片刻,李宇洋说道。
他表示,想趁着年轻多学习、多经历一些事情。相比小厂,大厂能带给人更多历练,让人快速成长,对今后的发展也有助益。
除了平台大、资源好、体系成熟之外,大厂的薪酬待遇也是很多人所看中的。
王锐是微软中国的一名高级工程师,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同样资历的程序员,假设在微软的年薪是80万,那么在大厂可以拿到上百万。相比之下,小厂薪酬的竞争力就难以上牌桌了。
除了真金白银的福利,许多人心中还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大厂情节”。在小红书、脉脉、豆瓣职场小组等社区,经常有人会晒出自己刚刚拿到的大厂offer和一张与大厂工牌合影的照片,这仿佛成为了身份的象征。
最近,在北京专注于互联网招聘的猎头陈天海很忙碌。
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随着大厂优化了一批人,确实释放了一波求职需求。据他观察,很多人还是抱着“非大厂不去”的心态,特别是企业中高层。
“那些自身能力强、因为业务调整被裁的人,在大公司呆惯了,会觉得去小公司不适应。因为履历很好,这些人最后基本都能拿一个比较满意的offer,重回大厂。”在陈天海看来,那些因为自身能力被迭代的人可能会遇到一些阻碍,退而求其次选择小厂。
在王锐看来,很多人不认同小厂,往往是觉得小厂不够规范,发展空间有限。但如果能找到潜力股,在小厂踏踏实实做事的话,还是会有很多机会。
作为国内顶尖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人,王锐的同学们在毕业时多数选择进入大厂。
“有一个同学去了当时处于初创阶段的今日头条,彼时只能算是小厂,结果不到几年,今日头条业务进入大发展时期,那名同学直接实现了财富自由。”他说道。
“当然,这样的幸运儿还是少数,”王锐强调,“归根结底,去大厂还是去小厂,就是一个风险与收益的比例问题,无需固守大厂执念。”
寻求自身核心竞争力
有如蝴蝶效应,大厂裁员的波澜正在向小厂传导。
家住广州的林小眉自去年底从某小厂离职后,至今还没有找到工作。她在多个求职平台上投了累计多份简历,想去小厂谋得一份UI设计的工作,结果大部分简历‘送达未读’,还有一部分‘已读未回’。极少数简历能得到回复,但也终结于二面。
近日林小眉把自己的经历分享到了社交网站,收获了多条留言。有网友在帖子上评论道,“今年招聘季不是金三银四,是铜三铁四,工作太难找了。“
“当下,无论大小公司对于应聘者的要求都越来越高,压力真的很大。”她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在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看来,随着降本增效和竞争力提升执行,互联网大厂间的竞争会进一步加剧。“各互联网企业在发展中形成错位竞争与比较优势,找到新的风口。”柏文喜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数字化领域专家袁帅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未来互联网行业需要的人才,往往是具备经济学、传统工科、计算机、哲学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裁员并不可怕,员工所要担心的是自身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培养自身无可替代的能力是关键。被替代的可能性越低,下岗的可能性也就越低。”袁帅说。
(应采访对象要求,李宇洋、王锐、陈天海均为化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