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猎头公司 >> 猎头公司介绍 >> 正文 >> 正文

采访了100多位成功人士,我发现他们身上

来源:猎头公司 时间:2023/3/3
看白癜风哪个医院看的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60725/4910787.html

作者:晋良

来源:管理的常识(ID:Guanlidechangshi)

最近看到哈佛商学院教授巴达拉克分享的一个故事:

有家天使投资公司创始人兼CEO,会跟自己的每一位客户(管理者)说,哪天我去你的办公室,看到你两脚跷在桌子上望向窗外,我就把你的工资翻倍。

看到这段话,估计你会觉得,这太简单了,不就是“愣神”么?

咱们都知道,在职场中员工“愣神”会被视为“摸鱼”。而管理者要是“愣神”则容易被视为浪费时间。

可哈佛商学院教授巴达拉克,在访谈过15个国家,多位高管后却发现,这些平时肩负重任的精英们,都会抽出时间“愣神”,更准确的说,是进行专门的反思。

但如今的职场,因为节奏快,压力大,很多人都没空反思,甚至这种能力都被削弱了。对管理者来讲,长此以往,这会是一件好事么?

01

为什么要反思?

所谓反思,是指管理者从自己正在经历、正在做的、或想思考清楚的事情中抽离出来,然后领悟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就像《学会反思》书中的比喻:

“人生就像冲浪,波浪带着我们前行,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不停调整自己,努力跟上并驾驭波浪。”

“可能这道波浪不适合我们,或者不再适合,可能前面就是礁石,反思就是思考这一类问题。”

而在哈佛商学院教授巴达拉克的访谈中,高管们之所以重视反思,原因有三点:

第一,反思是一种工具

不管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它都能帮助管理者定制更好的决策。正如一位受访者所说:“我一直怀疑自己反思得不够多,因为我总招呼大家开会。”

第二,反思的性质很深刻

它能让我们,深入思考人类千百年来一直在追问自己的问题:应该怎样生活?真正重要的是什么?怎样才算美好的人生?

就像另一位受访者感慨的那样:“要是25年前,或者30年前有人问我,你对自己坦诚么?你有没有拿出足够时间来反思?就好了。”

第三,反思是管理者的责任

商业作家刘润,曾提到一个案例:

百胜中国CEO,要求所有高管进入公司时,必须要花4天时间,在第一线实习。2天在肯德基,2天在必胜客。

因为CEO认为,公司有40多万员工,高管随便一个指令,都会被复制40多万次,倘若没有一线的同理心,怎么行?

而对于咱们来讲,虽然自己管的员工不像百胜那么多,可这里的逻辑是一样的。

你就想啊,假如员工不反思,之后他们搞出了事情,最多就是个体问题。哪怕再严重,也不会坏到哪去。

但管理者不一样,你要是不反思,用决策把大家使唤出去了,出了一丁点疏忽,就会产生集体问题,这就严重了。

所以你说反思重不重要?当然重要,这事决定着咱们未来的前程。

02

反思的难点

究竟有哪些?

既然知道了反思的重要性,你就得研究一下,现实中为啥坚持反思的人很少?换句话讲,这事的难点在哪?

对此,咱们可以从“内部”与“外部”两个角度进行剖析:

首先,基于内部视角,反思的第一个难点,是管理者很难停止思考,放松自己对思维的控制,安静观察自己。

因为人不是机器,没有开关,可以帮助你立刻切换到反思的状态。

第二个难点,相较于实际的赚钱而言,反思就像是一种空洞的建议。

因为赚钱是你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反思虽然重要,但也只是一种概念。

第三个难点,反思会让管理者体验到痛苦。

因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管理者也会犯错。反思过去的经历,如同揭伤疤,换做是谁,都不会好受。

其次,基于外部视角,反思的第四个难点,是科技磨平了管理者工作与生活的界限。

因为管理工作任务繁重,各种消息,都会随时来找。你光是平时上班、晚上加班、半夜回复邮件,就拼尽了全力,压根就没有空闲时间去反思。

第五个难点,对工作的投入欲望,取代了管理者对反思的热情。

因为工作能带来满足感,你已经适应了完全投入其中的感觉。倘若抽离出来,去尝试反思,自己反而会不知所措。

第六个难点,对效率的崇拜,让反思难以被量化。

因为许多管理者,都崇尚效率为先,平时做惯了那些可以被考核量化的事。同时,也因为反思难以被量化,就算自己想了一天,实际的成效,也不如摆在明面上的数据来得明显,所以就不愿意做。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以上这些难点,咱们是否有应对之策?

当然有啦,请继续看。

03

反思的方法

如何具体实践?

哈佛商学院教授巴达拉克,在《学会反思》书中,分享了一些经验建议,我总结为6条,供你当个参考:

1.采用60分反思原则

现实中,许多管理者都认为,反思也需要仪式感。如果不是那种准备好的反思,类似于让自己洗漱干净,端坐在一旁,就根本没有意义。

但说实话啊,面对当前忙碌的生活节奏,这种机会咱们可能永远都不会有。与其处处追求完美,不如先把反思做出来。

例如你早去公司半小时,利用这段时间想一想;或是在平时等电梯时,在排队买咖啡时,甚至是在蹲马桶时,反思都可以进行。

就是要确保自己每天,或是每周都拿出时间反思,你不必将这件事做到分,无需用完美约束自己,60分就足矣。

2.采用多角度反思原则

在《学会反思》书中,一位拥有15年金融公司经验的管理者,考虑跳槽机会时,就采用了多角度反思。

例如,面对猎头发来的信息,他先想到这是什么部门?自己要做什么工作?职责是啥?

然后又想到,新的工作机会与技术相关,但在政界,又意味着什么?

其次,他又觉得自己需要衡量清楚,已经拥有的和将要得到的东西,是否平衡?

然后他开始反思当下的生活,对金融工作的感受,家人孩子的安排。

最后,这位高管思考了长远的计划,自己不再年轻,新的工作机会拥有独特的意义。

所以你看,他前后就用了5个角度来反思一件事情。给咱们的启示就是,反思并不是一条路走到黑,它的意义是为自己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思路打开,办法就有了。

3.与自己对话反思

如果我告诉你,要和自己对话,估计你会觉得我是精神病。哈哈,不开玩笑了,需要承认,自言自语这种举动确实另类。

但在哈佛商学院教授巴达拉克的访谈中,许多管理者正是依靠这种办法,进行反思。

例如,一位女高管表示,她与自己的对话,目的是为了反思出问题的本质因素。因为有时心里很慌张,却不知道原因是啥,只有用自言自语的方式,才能抽丝剥茧,找到根源所在。

另一位管理者则表示:“持续反问自己,是我与自己对话的方式,有时回答完第一个问题后,新的问题就会在脑海里冒出来,然后再回答第二个问题,这就像是一种惊喜。”

所以只要场合不尴尬,你随时可以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进行反思。

4.找朋友协助反思

与朋友进行交谈,通过对方的视角获得建议,是现实中比较有效的反思方法。

前提是,对方与你有类似的工作经历或生活经历,也是你很熟悉的人。

以往有种误区是,人们总倾向找陌生人,也就是不太熟悉自己的朋友寻求建议。可因为双方没有建立足够的信任,人家就算真有想法,大概率不会冒着得罪你的风险,讲出实话。

所以《学会反思》书中,才会有一位管理者说:“那些肤浅的谈话,看起来双方既亲密又友好,但其实内容没有什么意义,也不会深化两个人的连接。”

因此,如果你想通过与朋友的沟通进行反思,就一定要找与自己合得来的人,对方肯讲实话,才不会浪费时间。

5.用体验自然培养反思的灵感

体验自然,能让你进入沉思的心境。这并不是说,只有到树林散步,或是外出旅游才算体验自然。

从简单的角度,你在手机电脑里准备一些美丽风景的壁纸、看看窗外的树木、还有办公桌上的绿植,都能起到体验自然的作用。

当然了,如果机会允许,实地感受一下野外自然的风景,那种鸟语花香,与新鲜的空气,还是能快速释放背负在你身上的那种压力。

只有内心变得轻盈,反思的灵感,才会源源不断冒出来。

正如20世纪初,一位名叫约翰·拉伯克的英国银行家所讲的那样:“休息不是懒惰,躺在夏日树萌下的草地上,听水声潺潺,看云卷云舒,绝对不是浪费时间。”

6.用思维漫步建立反思的条件

所谓思维漫步,是指你需要将视线,从电脑屏幕上移开、从任务和职责中暂时脱身,就像是“发呆”。

这段时间,你不用逼迫自己非要反思什么,就是要保持放空的状态,让思维、想法、感受像水一样漫步流走。

在《学会反思》书中,就有管理者分享说,自己每个周末,都会留点时间,放空大脑,不使用注意力。然后拿一杯酒或是咖啡,坐在舒服的椅子上,除了喝东西,别的什么也不干。

然后出差时,尽管自己从早到晚都要忙工作,他还是会抽出时间,去浴缸里泡泡澡,躺在里面时,啥都不想,只体验浸在水中的感觉,享受那份静谧。

此情此景,你是不是也非常羡慕?哈哈,反正我已经迫不及待要去尝试了。

其实,要实践以上这些方法,并不难。真正难的,是反思能否引起你的重视?

因为它既是一种工具,也是你奔向未来的船帆,面对不确定性的汹涌海浪,反思始终是咱们坚实的依靠。

正如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名言:“浑浑噩噩地忙碌于工作和娱乐,不做任何反思,这就好比从人生的纺锤上随意撕扯棉花,根本不清楚生命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共勉。

参考来源:

1.《学会反思》,作者:小约瑟夫·巴达拉克,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2.《独家专访中国最大餐饮集团掌门人: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刚柔并济》作者:刘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5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