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有字
如果感觉文章长
那是因为有内涵
曾经有个很“积极”的文案实习生,协助编辑初稿。
他虽然家境殷实,但是和别人不同,他每天都在想着,如何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文章更有看点。
于是,刷知乎、上头条、听得到,收集各个学习网站,收藏帖子和课程,买了N多本书,从技能到心态,再从职业到素养。
周围的人都感觉他很焦虑,但同时又很努力~
但是这些“积极”的背后,却是他八小时之后,一如既往的“丧”:玩游戏、刷抖音、透支生活、消费时间。
书,买了就是读过;健身,办了卡就是练过;公开课,付了费就是学过~
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这种“假积极”让多少人“丧”的理智气壮?
殊不知,本质依旧是那个懒惰的灵魂!
实习期结束后他就离开了,但是毕业后并没有去找工作,而是准备在家待一年。
问他为什么?
说是想体验西方青年的gapyear(间隔年)。
在西方,的确有很多人选择gapyear而不是直接去工作。
但是度过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参加社会公益的志愿服务、去国外打工、学习一门新的技能等等~
但是当你知道他是准备怎么度过这一年时,你一定会大吃一惊!
“我哪都不想去,之前实习那么累,天天写文案,也没看到有什么成长,我现在就想好好休息。”
看懂了吧?
所谓的gapyear只是他给自己的一个逃避的借口。
日本著名的时装设计师山本耀司曾说过:“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只有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
选择逃避,实际就是选择永远待在舒适区,而这样的人,是做不到“自我”的:
只有敢于承担风险,离开舒适区,去追求过、寻找过,你才可能成长;哪怕你最后依旧选择,回归平淡的生活,但,这是你的主动选择。
目录简介
舒适区、成长区和恐惧区为什么你的成长这么艰难根据这3个步骤,突破舒适区这3个方法,助你跳出舒适区
“01.舒适区、成长区和恐惧区”
心理学家把我们在应对任何情况下的心理状态分为三个圈层:
最里面的圈层叫舒适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