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人,他带着FBI般侦探的嗅觉,专找那些世界上最会藏的人才。
他爱探索新知,也爱同世人分享。
作为HR圈卓有名气的创业者,他身上有很多标签:
职场博主、移动招聘导师、个人品牌/雇主品牌领域KOL……集众多角色、才华于一体,他是自由不羁的“斜杠青年”。
也许你已经猜到了,他就是——欧阳泽林。
近日,笔者有幸采访到欧阳泽林老师。从普通上班族到招聘导师,他的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如何做好招聘?未来人力资源市场如何发展?以下是采访实录。
01和自己较劲,是对未来的成全
记者:您英语出身,怎么进入了人力资源行业?
当初算误打误撞吧。年我即将毕业,本打算年后再找实习机会。
回老家前一天,恰好有家宁波的招聘网站公司来学校做校招。
这家公司名气不算大,但有个特点,很擅长做营销。按现在的话讲,他们很会做雇主品牌和老板的个人品牌。
我记得当时他们连公司名叫什么、做什么都不知道,但一句“我们是浙江省拿到风投仅次于阿里巴巴的一家互联网公司”打动了我。
介绍完毕,老板和面试官觉得我很不错,邀我去实习。我考虑到宁波是港口城市,未来商务英语也可能是个跳板,就答应了。
当时,公司招了80多个实习生,走了一大半。我在里面待了4年,算是那批实习生里最后几个走的。
当时部门业绩最好的有仨人。我,和另外两位同事。其中一位已经是某车企的雇主品牌和全球校招负责人,一位在苏州一家公司做HRD。
他们现在都从乙方变成了甲方,唯独我,一直还是乙方。
毕业后的2-3年,当个普通上班族,待在舒适区其实也不错。但后来,我的不满足感和紧迫感越来越强烈。
我曾试图跳出既有环境。去过北京的中华英才网、杭州的阿里淘宝面试过。但因沉淀不够,没成功。
不过那时起,我开始有意识地想要沉下心来做一些事。
我暗暗和自己较劲,想在未来活出更好的自己。可是凭什么呢?
我意识到自己需要彻底搞懂人力资源这个行业尤其是招聘领域,它是怎么运作的?为什么常规玩法都是先做招聘网站、再链接猎头、劳务派遣等?每个环节怎样赚钱?每家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又是怎样的打法?
只有弄清这些,自己对整个行业的认识才能更深一些,也更能胜任。
这么想后,我开始行动,一直坚持到今天。
02技能傍身,还要能变现
记者:成为“斜杠青年”,您做了哪些准备?
很多人都想成为拥有多重职业身份、多种技能傍身的“斜杠青年”。
不过严谨地说,这不仅意味着你要打磨出A/B/C等多项技能,更关键的,你要能在每个斜杠代表的领域,占据一定的影响力,能长期变现。
拿我来说,一开始干了3个月电话销售,后来转去做市场。因为每天催设计交图,还被笑称是“站在美工背后的那个人”。
和别人不同的是,我从来不满足于完成本职工作,老想着怎样以更优的形式去展现,进而提升价值。打个比方。当时每天盯着设计做图,耳濡目染间,我对设计师的工作已经相当了解。
这时我就想,平时做PPT,展现形式很受限,能不能带点设计感?
所以,后来我自学了市面上热门的设计软件,还拿了优秀作品的源文件,看设计师怎么布局,怎么调整,充分融合到PPT内容的完美呈现中。
当我发现做招聘的基本都有网站,就开始寻思个人能否也搭建网站,输出品牌。恰好第二家公司优士网做领英、脉脉之类的职场社交,我找了产品经理教我怎么买服务器、搭数据库、配域名。
后来,还自学了代码,加上英语方面有些沉淀,上手很快。
说这些,只想告诉大家:
有些技能看起来门槛高,其实只要足够用心,花上1-2个小时摸索出路径,其实不难。更不必说现在还有很多现成的工具。
而那些你不熟悉,没玩过的东西,在元学习能力的驱动下,学得很快。只要你别把自己给限制住。
另外,拥有“斜杠”技能很重要的一点是:
被市场验证过。
像我学设计,写文案,后面都是有变现的。单纯喜欢,没有在这一领域生成自己的影响力和变现能力,很难立足下去。
放在今天,这有点类似主业有所沉淀,业余打磨“副业刚需”的味道。
03靠“尬聊”敲定的生意
记者:在众多身份标签中,哪个最接近真实的你?
作为一个人力资源内容的创业者,自媒体人和自由职业者,算是最基础、最接近我目前角色的两个标签。
其实我骨子里是一个比较喜欢反向思考、反权威的人。凡事习惯反常态去思考,创新,试验一些东西。
市场上涌现的新品、新动向,只要能为招聘、运营等关联业务所用,我都有心去收集和研究。很多提炼输出的知识性内容,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别人,带去价值。
同时我很享受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后,通过在线社交,输出个人价值的工作状态。而随时随地在线,积极响应别人,也深化了我的人脉管理。
部分伙伴、学员的评价虽然这两年受邀参加的线下活动也不少,但早期社交,我更倾向于在线的模式。很多我的客户伙伴、粉丝、学员没见过我,但都被内容分享、报告、短视频等吸引而来。
欧阳老师线下分享打个比方,最近我有两笔小生意(单笔5位数以上)都是线上转化,从发生到成交,我们至今没见过面,纯粹靠“尬聊”敲定。
04做好时间管理,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
记者:您一人抵一支队伍。如何保持高质高产呢?
从大方向来讲,我每年会输出2份深度调研报告。另有签约多家平台写文授课,平时自己也有开课或分享最新成果。
细分到每一天,30%的时间我其实都在和HR、人力资源服务的甲方和乙方聊天,沟通和汇总一些信息。
比如很多人主动加我好友咨询,我都会第一时间反馈,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人与人的连接,使得后期你有好的想法或项目,以自己的影响力还是能拉拢一些人来做成很多事。
此外,我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放在使用和体验各种APP,将其特色和自身领域关联起来,应用到招聘细分的业务场景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