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邓舒夏
编辑/孟佳丽
在大公司裁员新闻轮番上演的年,甲骨文于5月7日公布首批裁撤中国区研发中心人的新闻依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被裁撤的员工中,大部分是35岁以上的研发工程师。
这不免让人产生一些不好的联想,连这样一个老牌软件公司都不再需要研发人员了,高精尖人才真的适合去企业工作吗?
让我们回到博士生就业选择的起点。
通常来讲,博士的就业方向分为三种——去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做学术研究,去党政部门任公职,或者,去企业从事技术研发——第三条路径如今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博士的选择。
“从源头上,攻读博士的人越来越多,但高校、科研单位、公务体系的招聘名额扩充有限,很多博士不得不选择去企业。”offer猎头顾问涂仁烽说道,“与此同时,整个商业逐渐发展到技术引领应用的阶段,需要大量基础研究人员,公司开出的薪水也很高,这使得一些原本想留在学术界发展的人动了去企业的念头。”根据涂仁烽的观察,近两年国内BAT等公司对博士开出的条件相当丰厚,也有不少人才从外企跳槽到民企,“一般工资涨幅超过50%。”
技术大公司的吸引力不光体现在可观的薪水福利上,对于博士们而言,公司所提供的研究设备更是吸引他们加入的原因。比如当年百度找到吴恩达时,提出可以提供几千张GPU卡来跑他的算法,这个条件对博士来说确实诱人。
“在高校,实验室经费有限,所以普通教师接触到的设备资源也很有限。”梁勇铭说道,年博士毕业后,他同样面临着留在高校任教和去企业做芯片设计的选择项。“但年那个时候不像现在,除了华为和阿里巴巴等公司外,并没有那么多偏工程应用研究或者基础研究的问题留给博士,更多还是把博士当一个高阶硕士来用,而现在,很多公司的技术研发走到了无人区,就需要博士来探路。”
微软、高通、Google这样的国外技术大公司早就设立了研究院,而近几年,本土技术公司也纷纷启动类似的机构,比如阿里的达摩学院、百度研究院、腾讯的优图实验室和AILab,以及华为的实验室。一方面,公司希望早日入局,需要博士作为技术探路者,将前沿技术优势转化为公司日后的产品优势,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公司以自己拥有多少博士生来体现自身的研发能力。
看起来,博士生和公司之间互相需要,似乎技术大公司成了博士生的最佳归宿,但一组数据让我们看到一些不为人知的矛盾。
今年2月14日情人节这一天,华为心声社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