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猎头公司 >> 猎头公司介绍 >> 正文 >> 正文

水滴人物铺路人苏伟铭水滴汽车car

来源:猎头公司 时间:2023/3/5

苏伟铭离职消息似乎没有在汽车圈掀起狂风暴雨,毕竟早在年11月份就传出了他要离开大众的传闻。时隔两个多月后,离职的消息终于正式官宣。

大众汽车集团近日发布公告称,大众汽车(中国)执行副总裁苏伟铭已经从大众汽车集团离职,由于此前苏伟铭负责的业务面太广,核心业务将由四位高管分别接管。

一个人的工作需得四个人接管,可见苏伟铭此前在大众的职位之高,而他也成为目前在大众职位最高的华籍人员。作为一名华裔亚洲人,能在这家全球最大的典型的德国传统汽车集团走到如此高的的地位,恐怕绝无仅有的。

事实上,除了是“大众华籍最高职位人员”外,对于苏伟铭外界一直给其贴上很多标签,“冒险家”、“变革者”“霸道总裁”、“模范生”等等。这些标签也是苏伟铭在汽车领域这长达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的一个真实写照。

随着苏伟铭的离职,他在大众汽车的职业生涯也画上了句号。回顾过往,对于苏伟铭来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标签就是“大众在中国发展电气化非常重要的助力者”。

权利的巅峰

一家猎头公司向大众引荐苏伟铭时是这样介绍他的,“他不会说德语,但浑身散发出令人敬畏的能量与活力”。大概就是这样的人格魅力,暗示了苏伟铭今后能够在大众集团内部取得狼堡的信任,并跻身高层。

要知道这对于出生新加坡的苏伟铭是十分不易的。在德国大众集团的管理框架中,以皮耶希为核心的监事会是最高层,接下来是以文德恩为首的由8位董事构成的管理董事会;在下一层就是执行副总裁的级别,也就是苏伟铭所在的级别。这个职位大多为主管一方的“诸侯”或者是集团有意培养的未来之星。

在大众集团这三个高层中,历来没有外籍人员担任,苏伟铭是第一个。而且类似像德国大众这样的集团,是非常“排外”的。据一项针对德国30家跨国大集团的调查中,非德国国级高管占比也只有14%,大众集团被视为最保守的。

进入大众集团时苏伟铭39岁,那时他已经有十年在汽车领域工作的经验,而且还是科班出身,但想要在“危机四伏”的狼堡中立足,也是十分不易的。苏伟铭在大众一干就是15年,陪伴过毕睿德、文德恩、穆伦和迪斯四位大众集团全球总裁还有范安德、倪凯明、海兹曼和冯思瀚四位大众集团中国区总裁。

可想而知,在这么多性格鲜明的领导下,以及内部关系错综复杂的德国老牌集团中,能够赢的领导的认可,是有多么不易。海兹曼曾评价过苏伟铭的工作,他表示,任命即是对苏伟铭工作的肯定,也是大众在中国事业的重视。

大众在中国这片沃土上加码,苏伟铭可以说是一个象征性的代表。这也为今后大众与中国汽车市场更深程度的捆绑埋下伏笔。

毫无疑问,苏伟铭在中国汽车历程中书写了非常精彩的一页。在这片沃土上,成就了苏伟铭在汽车领域的职业巅峰。这其中也有其作为汽车职业经理所具备的智慧、专业以及冷静和狡黠。

置身风口浪尖

不过,苏伟铭在中国市场走的每一步都不轻松,颇富挑战,也争议颇多。

事实上,苏伟铭以大众的身份在中国开疆拓土以前,他曾出任戴姆勒.克莱斯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不过,第一次让外界侧目的是苏伟铭在年出任北京吉普销售及市场部总经理的时候,他让北京吉普结束了长达五年的亏损,并提出“塑造品牌”的概念。

或许得益于苏伟铭身上有来自新加坡、中国、德国三个国家的特征,才让他在那时对于打造汽车品牌的概念没有很强的中国汽车市场提出别具一格的想法。或许也是这样鲜明的特性,让当时还在一汽大众任职的竺延风注意到了他。

那时的一汽大众刚刚经历完第一次销量猛增的时代,发展进入瓶颈期,业绩直线亏损。苏伟铭算是临“危”受命。这个“危”一方面是一汽大众销量出现危机,另一方面是作为合资公司大众方的代表,此次出任一汽大众的高层,在当时也受到很大争议。

不过,不论当时的争议是正面还是负面,苏伟铭一上任就大刀阔斧的改革,让一汽大众重回浪潮之巅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年,一汽大众的销量达到35万辆,全面完成了全年销售计划。年,一汽大众销量提升到45万辆,超过上汽通用成为轿车企业的销量冠军。

能够在一年之内解决一汽大众多年的问题,离不开苏伟铭洞察问题,坚硬、果决的行事作风。只不过,光鲜的数字并没有成为苏伟铭的护身符,在一汽大众这多天内,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外合资的公司的纠葛,让苏伟铭无时不刻在争议与质疑中。

任职两年后,苏伟铭离开一汽大众回到了大众中国。

新出发、新赛道

苏伟铭是一个不甘于墨守成规的人,驰骋汽车行业多年,使他的个性更加倾向开拓、进攻。这样的个性也使得他明锐的嗅到中国汽车行业的巨变,也使得大众在中国发展电气化先人一步。

年,回到大众的苏伟铭身兼多职。年,苏伟铭正式步入德国大众集团全球核心管理层,他也成为大众汽车集团全球唯一的华人执行副总裁。

走到职业生涯巅峰的苏伟铭并没有就此沉浸在原本的业务领域中,在年他转头义无反顾的走上了一条全新的赛道。

新赛道是当时大多数传统汽车尚未踏足的领域,在全球电气化的大浪潮下,苏伟铭敏锐的发现,未来汽车行业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电动化、智能化、生态圈都将成为新的航向。

彼时的中国市场,汽车行业迎来喷井式的爆发,电动车正在慢慢孵化,也因此涌现出许多新势力品牌。但对于大多数传统的汽车企业来说,还未将目光放在电动化上。

时至今日,以现在中国汽车行业变革来说,苏伟铭这一步显然走对了,这也让大众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发展电气化先走一步棋。

苏伟铭创立了大众子公司MobilityAsia,根据规划,该公司主要负责探索车联网、智能出行、基础设施、智能驾驶以及大数据应用在内的一系列新业务。不止如此,苏伟铭还提出生态圈的概念。

“今天所作的投资都是为明天在铺路”。苏伟铭在当时坦言道。

至此,苏伟铭开始了在中国市场围绕智能化、电动化的转型,而这也可以看作是大众继续深耕中国的选择,这也为大众近几年发展电气化铺好了路。

从去年开始,大众汽车集团加强了在软件研发方面的投入,而关于“汽车是载体,软件是大脑”的概念雏形,是苏伟铭在年筹备逸驾智能时提出的;大众汽车集团成为在中国首个启动自动驾驶服务生态圈构建的国际汽车企业;年,大众获得合肥首张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牌照之后,大众汽车集团第一批测试车队——改装后的奥迪纯电动SUVe-tron也已正式上路测试。

可以肯定的说,苏伟铭在五年前前瞻性的战略布局,给大众在当下电气化转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助力大众在中国市场发展电动化。

关键人物

当然,对于苏伟铭来说,助力大众电气化转型不止这一件事。

今年5月,在大众汽车集团入股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上,代表大众签约的正是苏伟铭。根据增资意向书,大众中国通过增资方式获取江汽控股50%的股权,并将江淮大众股权由50%增持至75%。

事实上,大众汽车与江淮汽车的谈判在年就开始了,而苏伟铭一直是这项谈判促进人。一开始,江淮与大众的合作被外界看来,就是大众在中国发展新能源的一项措施。在今年双方深化合作后,更是将新能源作为发展的重点方向。

不论是从江淮大众最开始的合作还是到如今的“大众安徽”,苏伟铭在这一过程中,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为大众汽车集团获得了第一家突破外资股比限制的整车生产企业,还建立了一条完整的电动汽车研发、生产、销售链条,为大众汽车集团加速智能电动化战略奠定了基础。

可以发现,江淮大众与逸智出行是大众汽车在中国实现转型的一部分。但不可否认的是,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电动化拼图已经初步完成。不论是哪条线,都与苏伟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事实上,从当前大众发展的项目来看,苏伟铭近年来着力推进的项目,无论是出行服务还是电动化,都是大众汽车集团战略转型的“必经之路”。只是时至今日,当这些项目开花结果时,苏伟铭却悄然离开,留下一片唏嘘。

或许是苏伟铭又找到了新的人生赛道,又或许是早已想退出汽车行业,毕竟在年时,他就萌生退意。无论怎样,十六年终须一别,大众在中国发展电气化不可缺的“关键人物”苏伟铭未来会有一个更大的舞台去绽放属于他自己的光彩,而他为大众在中国所铺的电气化之路,将助力大众加快转型。

文/赵嘉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