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猎头公司 >> 猎头公司市场 >> 正文 >> 正文

表达的艺术金字塔原理

来源:猎头公司 时间:2022/8/11
治疗皮肤科北京医院 http://m.39.net/pf/a_4439528.html

知识成就梦想、解读人生智慧、大家好、欢迎来到启发思维。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本《金字塔原理》大家请注意,这并不是一本考古的书,她的作者是“芭芭拉明托”她是麦肯锡公司的“一名培训师”而这本书也正是麦肯锡公司用来培训员工的一本标准教材。

这里面主要是教我们如何把思维理清楚,如何把逻辑变的实用化,如何在职场中使用逻辑,在这里面她会给出一整套结构化的方法论。

那么大家可能会有个疑问,我们既不是麦肯锡的员工,也不会去麦肯锡工作,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他们的培训教材呢?首先我们要先了解到这个公司的性质,麦肯锡跟其它公司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一般的公司都会有自己的产品,比如说这是一个实业公司,那么它就会生产一些产品。就比如说华为公司,他们是做通讯的,所以他们就会生产实物产品。

但是麦肯锡不一样,它不生产实物产品,它扮演的是一个谋士的角色,它的业务是帮助其它公司在背后出主意,它的模式相当于是一个公司背后的思维原点。这么一个靠智慧存在的公司,它们公司研发出来的方法一定是值得一学的。我们不论是作为在个人社交交上,还是作为公汇报,我相信一定能在其中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

作者“芭芭拉明托”是一个写作能力非常强的人,在66年的时候就被派驻在伦敦,她当时在那主要是负责帮助提高欧洲公司员工的写作、思维、和表达能力。当时很多员工在向上级汇报的时候总是抓不住重点,导致汇报的一塌糊涂。所以明托女士说想要把一件事描述清楚,首先要做到三个字,想清楚。你首先得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想清楚你到底想要说什么,然后才能把这件事写清楚,这是非常关键的。

作者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大家在做报告的时候能够把自己的思维整清晰,能够像金字塔一样结构分明,同时她还把这种原理统称为《金字塔原理》大家都知道金字塔都会有一个尖锐的顶部。这个尖锐的顶部指的就是你想表达的内容的总提炼,就是你总体要讨论的到底是什么,你必须要用这个塔尖来给它讲清楚。

一般的哲学教育家在课堂上也是用这个方法论来教导学生的,首先你必须要在一篇文章的导论里面写清楚,你想讨论什么,想表达什么,而且最好用一句话讲清楚。假设你需要用很长的话才能说清楚,那么就证明你自己都没有想清楚你自己要干什么。

金字塔除了有一个很尖锐的顶部,它下面还需要一个很宽的底部来支撑顶部的观点和大量庞杂的信息。人们在表达一个观点的时候它是需要庞大的论据来支持的,但这个论据本身的内容就相当的多,稍有不留神就有可能会在论据的细节里面犯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

为了预防发生错误,我们必须要把这些丰富的内容放在金字塔的底部,或者是中部,以便让顶部的宏观信息对它进行统摄,以此来分辨哪些信息应该放在哪个位置。这样的好处就是既能有宏观的把握,又有中观展开,又有微观的细节,这才能构造出一个完美的金字塔。

这样也是为了能让我们的思维能够同时把握两个方向。

第一个就是;我们要面对世界的复杂性,这个世界存在海量的信息,但是我们并不能够简化世界的信息,所以我们的金字塔就需要一个非常大的底部来支撑。

第二就是;我们同时又要有一个宏观层面的把握,否则我们自己就会成为信息海洋当中的一叶扁舟。然后被海浪随机的推到不同的地方,导致自我迷失,不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

同样的道理,大家想想看,如果你要给公司的董事长写一份报告,这个公司的董事长都有可能不在内地,可能语言都不一样,生活习惯也不一样。这样一个同时能够接收到世界各地分公司给他发来报告的人,他就不可能是个全知全能的人,他不可能知道每一个分公司运作极其细腻的细节。如果这个时候给他发的报告,先展现的是金字塔底部,讲的都是公司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你觉得他能看明白吗?他根本就看不到里面的问题对吧?

那么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做呢?这个时候首先得想想什么事情才能够引起宏观领导层的注意,然后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起点提出来。所以金字塔的原理是帮助每一个人学会提纲挈领的本事,搭建一个心灵的金字塔

在塔尖上表达出来你要做什么,然后再慢慢细化到每一个细节。

金字塔更是一种沟通技巧,在你跟别人说话的时候,也需要通过金字塔的方式先让对方只要你要讲什么?你这个PPT要表达什么?然后再深入到每一个细节。假设这是一份商业报告,如果你不能在30秒之内让听众听明白你要讲的重点是什么,那么在场的听众一定会陷入迷茫,而你的这场PPT演示,或者演讲,就是失败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心理学里边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记忆容量有限原则。这个原则是美国心理学家“米勒”提出来的,心理学家米勒在年的时候写了一篇论文,叫《神奇数字7+-2》经过心理学家的测算后发现,聪明的人能够记住大概9个数字,正常稍微偏笨的人能记住5个数字,这样算下来就是正好是《7+-2》总之一个人是不可能记住太多数字的。

那么可能有人就会问了,这个研究发现跟金字塔原理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个关系是非常的大,假如你要做一场汇报,你想把内容的主旨告诉大家,那么你就要尽可能地减少词汇量,然后把它的要点凸显出来。假设你要讲一个主题,你这个主题的关键词是15个,但是这15个关键词里面没有主次分明,这就会导致一个后果,就是听众可能只能记住你前面5-6个关键词。但是很有可能你的重点放在第9个或者第12个关键词里边,那么听众就有可能来不及记。

而金字塔的原理就是把15个关键词进行严格衰减,挑五个最重要的关键词放到第一层。把不重要的词放到第二层展示,这样大家就能够记住这个话题的要点所在了。

接下来我将分三个部分来为大家介绍金字塔原理的关键内容。

第一部分;主要是向大家介绍金字塔结构的概况。

第二部分;我将向大家介绍金字塔的塔尖,这个塔尖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的存在就相当于一个人的脸面

也就是说我们看一个人的时候,大家的视线都是先从脸开始慢慢往下看的。一般都不可能先去看他的鞋子,除非你对他的鞋子特别感兴趣,而这个塔尖的讨论也就是序言写作的要点。

第三部分;我们将会讨论金字塔余下部分的构造方案,就是除了塔尖以外,这个中观和微观的结构该怎么展开。

在我们讨论金字塔结构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这个金字塔的塔尖到底是什么,这个塔尖就是一个结论。到这里大家一定会有一个疑惑,结论不都应该是在结尾的时候才出现的吗?为什么在文章开头的时候就给大家揭晓了?按照我们中文的意思理解,结论就应该是结尾的意思啊,如果一开头就出现结论,那这不就完全没有悬念了吗?

但是大家请注意,我们现在是要做一个商业汇报,不是在拍嫌疑剧,你不可能让董事会的人去猜你的结论是什么,受众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你必须得先把结论跟大家讲清楚。

举个例子,斯大林在卫国战争时期,斯大林就对他手下的将军立了一条死规矩,就是每个人的汇报时间不许超过15分钟。天大的事也不允许超过15分钟,所以每个人来汇报之前都会将核心观点提炼出来。比如朱可夫将军说的第一句话,中部战线兵力不足,我要再增加20个师,然后再详细讲细节,在汇报的开头就要把目的跟领导讲清楚。

在公司演讲也是一样的,比如你要向上级申请增加人手的时候,开头就应该这么讲;整个华南地区人员严重紧缺,我们应该在人力资源上扩增一倍的编制,这就是汇报的核心目的,当上级提出疑问的时候我们再讲细节部分。

一定要注意在向上级汇报的时候,开头千万不要去讲一些细节上的困难,比如张三生病了,李四休产假了,王五被猎头挖走了,小张辞职出去创业了,竞争公司又在抢我们的订单等等…

因为公司的董事长有可能是从伦敦派来的,他可能连哪里是华南都搞不清楚,你一上来就跟他讲这些细节,他就有可能会听懵。所以我们应该先跟他讲他能听懂的,然后再讲这些细节,总之一句话要把重点讲明白。

听众即使是比你位高权重的领导,他同样也是人,是个人,那么他在工作的时候,他能处理的信息就一定是有限度的,因此不要让他去组织信息。你在汇报之前就要在脑海里边把信息组织好,然后放到文案或者PPT里面。

在这里大家一定要明白,自己的思维过程跟在别人面前表达的过程上是有区别的。因为一个人在想事情的时候很容易就会想到岔道上去。就跟我们在读书时解数学题一样,很多数学题解到一半的时候就发现思路错了,假如你还把这个错误的思路也写上去,那就是在写日记。

有的人可能就会说,我如果从头到尾都没有岔道呢?即使你从头到尾都没有想到岔道上去,你的思路一直都是对的,你也要注意你的重新组织问题。我们想问题的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先发现问题,然后寻找线索,最后再找到答案。

这种情况一开始可能有些猜测,但猜测本身不是答案。但是当一个人在跟别人讲道理的时候他一定会首先说答案,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你首先要给对方先吃定心丸,站在受众的角度来考虑受众会有怎样的反应。

按照金字塔的原理来说,这两种信息的处理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你先从具体的迹象出发去寻找它背后的抽象原因,那么你就要从金字塔的底部往上看,因为越是底部它的信息就越庞杂。你是从庞杂的现象出发去找到一个统一性的解释,这个过程就叫做自下而上的过程。但是如果你要跟别人表达的时候,你就必须要把金字塔的塔尖展现给对方看,用一句话概括,然后再细化为每个具体的信息,这就叫自上而下。

所以你自己想问题的时候就需要自下而上,向别人阐述问题的时候就需要自上而下。所以一定要区分清楚自己想问题和表达想法时的两种信息的组织方式,这本身也是在提高自己的情商能力,因为你这样做的时候就是在共情。我们必须要先了解董事长会对哪些问题投影更多的注意力,然后站在他的立场上来组织你的信息框架。

下面我将从宏观层面来介绍金字塔结构的特点,首先了解什么是塔尖?塔尖就是要先讲清楚你要做的这件事情的结论

然后再慢慢地进行分梳。因为光有了结论是不够的,我们讲出结论目的就是要向老板要人、要钱、要物、那么老板凭什么给你这些?老板觉得如果每个分公司都这样,那我的资源怎么够分配?所以你得给我一个理由,给你十五分钟说服我,凭什么我要给你,而不是给其它分公司?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对结论进行梳理了,在梳理的过程中就会牵涉到金字塔的横向与纵向结构,这是什么意思呢?大家想想看,首先金字塔是不是一层一层的?有顶层、有中层、有底层、对吧?在这每一层里边还会细分到很多不同层面,这就会牵涉到上下层关系,这就叫纵向结构。同时它还会牵涉到横向结构,同样都是在第五层,第五层的左边和右边,那就是横向结构。第五层的上边和下边,就叫纵向结构。

要理清这层关系,我们首先想想看商业组织的层级结构,再想想商业思维,这就样很容易明白了。总公司下面有分公司,分公司下面有不同的科室,从总公司这里一步一步的细分到这些具体的基层单位上,然后再具体地落实到一个员工身上,这是不是一个纵向的关系?

它就相当于一棵树的树根的分叉过程,这个图表画它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不管你的PPT进行到哪一个层面,你只要在PPT上把这个图表画出来了,你的光标就可以指向金字塔结构的任意一个层次。这样就相当于你到一个新建的游乐场里边去玩,这个游乐场的设置非常复杂,园区也很多,但是你随时随地都在游乐场看到一个导览图。这个导览图里面会有一个红点,这个红点就是你所在位置的标注。当你看到这个红点的时候你就不用担心迷路了,所以要有一个随时设置路标的思维习惯。

以上讲的是金字塔的纵向结构,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横向结构。这个所为的横向结构就相当于一棵大树分出的5个树杈,这5个树叉彼此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本金字塔原理涉及到的逻辑学部分,它的逻辑部分就是归纳推理以及演绎推理。

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叫演绎推理,就是我们看到一个前提后,把前提里面蕴含的意思,从前提里面抽取出来,而且要保证抽出的意思一定是前提里面所包含的。我们来举个例子,比如说张三是一个好丈夫

这是个前提对吧?那么从里面你能够抽出一些什么样的结论呢?这个结论就是张三是个男人,这样的抽取一般来说就是有效的。为什么呢?因为丈夫这个词本身就已经隐含了是男人的意思,这个就是从引喻当中进行演绎推理的案例。

明托女士认为,演绎推理可能会导致一些很繁琐的情况,也许在商业文书的写作中不是特别有用。比如连锁的演绎推理,这个推理就是把不同的前提和结论用类似穿冰糖葫芦的方法把它们穿在一起,然后再引导大家一步步地得出结论。这种写作方式如果用在学术写作里面,大家可能会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在商业写作中用这种方式就会显得过于繁琐,大家可能早就忘了你前面所说的内容,所以明托女士并不太鼓励大家过多地使用这种写作方式。

另外我还找到一个更具有说服力的理由来证明为什么演绎推理不能够在商业写作中过多的使用,因为用演绎推理会把事情讲得很无趣。比如你现在告诉我张三是个好丈夫,然后能推理出什么呢?推理出张三是个男人对吧?那么这个结论有什么用处呢?大家想想看,谁会对这个结论感兴趣?根本没有人会对这个结论感兴趣对吧?所以演绎推理越有效,就会让人觉得越无聊。我们还可以用这个方法推理出张三是个人,张三是用脚走路的,但是你要知道,你推理的结论越有效越稳固,别人就会对它越没兴趣,那么你的推理就会成为废话。

那么商业上会对什么感兴趣?让人感兴趣的商业推理就是归纳推理,比如说,新生婴儿的爸爸容易买啤酒。买啤酒这行为似乎不能再新生婴儿的爸爸里面推理出来,因此他不是个演绎推理,但是凭什么可以这么推呢?这显然是经过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这个数据是这样体现的,根据大数据表明,凡是有新生婴儿的家庭,他们的啤酒和奶粉的购买量都会上升。奶粉的销售量上升显然是常识问题,这个不用解释。但是啤酒显然不是给婴儿喝的,你觉得啤酒适合给那些坐月子的妈妈喝吗?这听上去是不是也很奇怪?那么十有八九就是给那些新晋爸爸喝的。

那么这背后有什么道理呢?这个道理就是,新晋爸爸在婴儿出生后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什么呢?因为妈妈坐月子了,很多的重要的任务就必须要附加在他身上,不仅要照顾妻子,还得陪伴孩子。妻子这时候有产后抑郁症

他还得进行心理的疏导,所以就会导致工作压力大,家庭压力也大,在这种双层压力下就会产生烦恼。那么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于是就买了一些青岛啤酒,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解释,这就是商业上一个有趣的结论。当你知道这个结论以后,你就可以推出这个奶粉和啤酒的联合促销广告了。

但是演绎推理是推理不出这种结果的,这就是为什么商业上我们更加重视归纳法的原因了。通过这个比喻,大家就很容易理解归纳推理是什么意思了。归纳推理的特点就是你从前提当中得出的结论呢并不一定是百分之百可靠的,但是它有用。

大家可以想想看,也有很多新进爸爸是不喝啤酒的对吧?这是保不准的,有可能喝的人只60%、70%、80%、但是60%、70%、80%对于商业上来说就非常管用了。因为商业上七成八成的比例是非常高的,也许你仅仅观察到了80%的家庭在有了孩子以后会多购买啤酒,但是这就足够你推出有新生婴儿的家庭就会多买啤酒的结论了。

当然这并不是百分之百的靠谱的,如果要百分之百靠谱你应该怎么做呢?那你就要把所有有新生儿的家庭全部调研一遍。当你调查完这万个新生儿家庭后发现无一例外,这些新生儿的父亲全部都会多买啤酒,那么这个推理它就不叫归纳推理了,这个叫演绎推理,它所得出来的结论确实是百分之百可靠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人会去做这样的调研,为什么呢?因为这对于任何一个公司来说,他的调研成本都是无法承受的,假设哪个公司真的这么做了,那么它的调研系统也很快就会崩溃掉。

讲到这里大家应该也就明白了,特别有用的东西,他未必百分之百可靠,但是百分之百可靠的事情十有八九是无用的。所以在商业思维里面,我们会更重视这种归纳推理。那么讲到归纳推理,我们还要讲到另外一个与归纳推理相辅相成的推理方式,叫“溯因推理”这个溯因推理大致的意思就是说,你现在看到的这个结果,就是我通过前后猜测所猜出的原因,这就是溯因推理。

就拿新进爸爸喝啤酒的事来说,你去找老板说,我发现一个很重大的商业秘密,现在的家庭只要有了新生儿之后,这附近的啤酒销量就会上升。那么这个时候老板的本能反应是什么?他肯定是说why?

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告诉老板原因了,因为新生儿的父亲压力巨大,心里郁闷,所以他们要喝酒解闷,所以啤酒的销量就会上升,经过你这样解释后老板就能够明白了。当对方问你why的时候,就是你给出答案的最佳时机,这就是所为的溯因推理。

经过对上面两个推理的理解之后就会发现,溯因推理和归纳推理之间就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比如你现在有一个想法,就是我们必须要对公司进行大刀阔斧的结构改革。你向董事会提出了这个要求,那么董事会的人就会问你为什么?你要说一小组人浮于事,二小组互相推卸,三小组不应该存在。这三个理由实际上又可以倒过来看,最后的结论是,公司必须要进行大规模的改革,这就是所谓的溯因推理。

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取决于你从哪个角度去看这个金字塔,如果你是从金字塔的上面往下看的,这样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溯因推理,因为你先给出了一个抽象的结论,当受众反问你为什么的时候?你再给出一个更具体的理由。

如果你是从金字塔的下面往上看的,你就先看到了更具体的理由,然后支撑一个更抽象的结论,这样听上去就是一个归纳推理。就如我们前面所说的,如果是要向别人演示你的观点,那么你就让结论先行,先让别人听懂,然后再讲里面的细节。

所以溯因推理在这里是得到凸显的,而且溯因推理还能带来一个好处,就是溯因推理是用为什么来做引导的,这个好处就是能够为整个PPT演示出情节感。通过大家不断的提问为什么?来让大家一步步地跟着你进入到PPT的细节里边。

那么我们现在对金字塔结构的整体概况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第一、首先让大家看塔尖,这个塔尖指的就是结论。不要让大家去猜你的结论是什么,你得先把结论告诉大家,告诉大家是谁谋杀了兔子罗杰,然后再告诉大家为什么我觉得谋杀了兔子罗杰的是张三,而不是李四。

第二、在具体展开金字塔结构的时候有一个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纵向结构就是指上一级的抽象信息是怎么样得到下一级信息支持的。

第三、横向结构则是指同样一个水平上各个信息模块之间的关系。

在进行结构展开的时候,我们要讲到三种推理方式。

第一种叫演绎推理。演绎推理的核心就是它的结论是百分之百靠谱的,但是往往没用,因为它实在太靠谱了,所以听上去句句都像废话。

第二种叫归纳推理。它的结论未必能够完全得到前提的支持。所以它的结论未必是百分之百靠谱的,而且往往是有容错概率的,但他往往会给我们带来商业上有趣又有用的结论。

第三种是溯因推理。它是归纳推理的一种逆操作。它首先是给你看一个个别的现象,当你不断地问为什么的时候,它再拿出一个具体解释给你。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怎样将这个塔尖进行精雕细琢,就是我们要怎样把分辨率提高,想要提高分辨率,就牵涉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写作环节,这个环节就是续言。他就相当于是一个人的脸面一样,大家都知道人的脸面肯定是重中之重。

如果你开的是一个影视公司,你要推出一个网剧卖给各大网络频道,那么你要做什么?你首先肯定要投片花对吧?这个片花大概要剪辑五分钟,但是你这个网剧可能有多集,那么在这五分钟里边的每一刀,每一秒,每一张画面你都要反复的想,你要怎样才能把信息提炼出来,让潜在的客户愿意花钱来买你这个网剧,这就是脸面的重要性,这里面的花头信息组织必须是相当透明且精彩的。

有人说我直接把结论说出来不就得了?事实并没有那么容易,我们不能没头没脑的就给出一个结论,不能坑着领导没头没脑的就说一句,现在我们部门需要更多的预算来雇佣更多的人手。

我们要有一些引导的句子,这种引导的句子必须是领导能够听的进去的。我们要人手我们可以说,另外一个跟我们竞争的公司,在这个领域跟我们的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就差最后一口气了,我们公司只要在这方面能够顶上去的话,就能够占领这个领域的主要市场。

关键是咱们部门现在就差人手,只要人手到位,问题就能游刃而解。

用这样的方式讲出来,对方听到后,心里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会认为你是一个好员工,为了公司的利益想尽了办法,你给领导就是这种印象。所以在提出要求的时候你要有一套完美的说辞,不要让这个结论以赤裸裸的方式出现在大家面前,我们得给这个结论穿上衣服,精心打扮一下,这也就是所为的序言。所以大家可以想想看这塔尖到底有多重要,假如你这一步做不好,下面的底拱做的再好,对方也不会有性趣听下去。

那么这个衣服到底应该怎么穿呢?明托女士是把这个作为核心写在上面的,就是告诉大家怎么去写序言,怎样给结论进行一个从头到脚的包装,在这里大家要记住四个关键词

第一个词是、背景。

第二个词是、冲突。

第三个词是、疑问。

第四个词是、答案。

也就是说;背景、冲突、疑问、答案、就是包装出一个好序言最重要的四个环节。

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叫背景,背景对于展开话题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交谈的时候,不论是商业谈话,还是个人交流,只要你想跟他认识,只要你想积极的建立人际关系,你都要寻找一个正确的背景。假设这个人你完全不认识,你对他不了解,那么我们就可以拿天气做背景,天气是最简单的背景。比如这个天正在下雨了,当我跟你站在这里撑着伞躲着雨的情况下,那么我跟你很显然都是在这场雨的背景之下。只要是人类对于雨的感受就是这样的,对着天看一看,然后嘴里就会说,这雨怎么还不停啊?这都下了一上午了,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停啊?你看这是不是就进入了背景?然后我们就可以以此为话题进行有效的交流。

同样的一个道理,假如你要进行一个商务的会谈的时候,你也要进入一个背景,而且这个背景就是你预设对方会对这事感兴趣。比如你和公司老板谈话,然后对老板说,董事长,我们这次要多做公益。

这个时候老板就会问你为什么要做公益?我们又不是慈善公司,咱们公司的目的是要多赚钱。这个背景是有问题的,我们第一句话搞错了,因为我们并不了解老板是个什么样的人。那么当他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就很显然他根本不是个做公益的人,但是你怎样才能说服他做公益呢?我们应该这样说,最近网络上的一些负面事件,的确对公司的形象非常不利,严重影响了我们的销售量。为此我们可以通过爱心中国,十三省行政行动法来做一些公益,我们在推动文宣部门进行工作配合,这样能有效提高我们公司的正面形象,从而让我们的销量得到稳健提升。你看这个做公益的理由是不是就非常的名正言顺了?这就是一个进入背景的方式。

首先我们要确定这个背景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什么,这个话题的论语要先确定,确定以后还要有一个更加具体的原则,就是要让听众能够听懂你的内容,我们不能讲一些听众完全听不懂的。所以你要先了解听众可能知道些什么,预先做好功课。如果你面对的是商业汇报,这个问题相对会比较简单,因为领导喜欢听什么,大致还是能猜的出来,所以第一步就是建立背景。

但是光有背景还不行,你还需要慢慢把话题引导到你需要讲的结论上,所以这里需要有两个中介,一个就是冲突,一个就是疑问。冲突它的本质是什么?冲突的本质就是要结实。我们必须要知道在背景信息里边会有潜在的矛盾存在,请注意,这个矛盾是暂时潜在的。

作者在这里面举了一些例子,假设现在美国的商业正在经历了一场衰退,你的这个预设必须是听众也承认的,千万不要出现这种情况,你这句话还没说完旁边的人就说,谁说我们的商业在衰退啊?你的数据可靠吗?据我了解我们这边的商业正在稳健增长啊,你说有哪几个州的商业在衰退啊?衰退的都是哪些行业啊?假如你说出的预设得到的是这样的回复,那么你的这个商业演讲基本就完了。后面的你都没法说下去了,因为你说的第一句话就被人怼回去了。所以我们给出的预设一定是要普遍认可的,千万不要去找那些会引起群雄攻之的问题。

当我们找到这个背景之后,这个背景的冲突是什么?因为这句话本身并不包含冲突,美国商业正在经历萧条

这句话里边并没有什么逻辑冲突对吧?所以我们要通过拉大背景来体现冲突。接下来就讲,现在美国商业的运作可能碰到了一些不利的因素,但是同时日本也碰到了这个问题,欧盟也碰到了这个问题,凭什么就欧盟和日本他们的商业衰退不明显?这样听起来是不是就有点冲突了?没错,这样就已经构成了某种冲突。这个凭什么就是一种额外的冲突,它的作用就是提起大家的好奇心。

接下来就会出现一个疑问的状态,这个冲突和疑问它们之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冲突就是疑问的揭示者。疑问就是用更清楚的语言把矛盾揭示出来,把潜在的矛盾用公开的方式体现出来,为什么原因A同时出现在欧盟、日本和美国的情况下,唯独美国的商业衰退如此的明显?这就是疑问。

那么答案是什么?答案就是结论了。我一直在强调金字塔的塔尖是一个穿衣服的过程,我们前面那些都是衣服和装饰,直到现在我们才看到结论的出现,答案就是美国的整个管理者在技术投入方面重视不足。把这个结论讲出来之后,接下来才是金字塔的余下部分,这一部分就是对这个结论起到支撑作用的。到了这里就不再是序言的部分了,你下面可以稍微提点一下,下面要分5个步骤来讨论这个问题,接下来就是另外一页PPT了。

我们再总结一下序言四段论。

第一、背景;告诉听众已知的事物,这里一定要注意,不能讲一些听众有的疑问东西。

第二、冲突;就是听众要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否则他们就会走开。

第三、疑问;在背景信息之间找到潜在的逻辑冲突。

第四、答案;把这个冲突用一句话概括出来,让大家听懂。

这时候大家就问为什么?然后用一句话告诉大家答案。这就是序言四段论。

讲到序言四段论的时候,大家也许会有个疑问,就是总是用这种方式来写序言会不会导致千遍一律的结果?作者明托女士就针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些可能会产生的变种方式。

第一种叫:开门见山式。开门见山式就是先把答案说出来,然后再讲背景。就前面的问题而言,我就认为我们现在需要重视技术创新方面的工作,这就是答案。而背景就是,我们美国正在面临商业衰退,虽然其他一些国家也面临着商业环境竞争恶化的问题,但是他们的衰退却没有那么严重。

给出了这样一个背景和冲突之后,然后再提出解决方案,这就叫答案先行再说背景,然后再说冲突和疑问。这种说法看起来是和前面的次序打乱了,但是它的好处就是开门见山,先把你的结论讲出来,同时听众又不会失去这个答案所在的背景知识,因为你的背景马上就补充进来了。记忆力好的人也能够记住,这种就叫开门见山式。

这种方式给听众的感觉就是,觉得你这个人讲话很痛快。尤其是对于那些背景知识大多数听众已经很熟悉的情况下,把背景知识的地位往下压一压是可以的。

但是你也要考虑到,这里面也许有那么一两个人对背景并不是很熟悉,所以背景要略提一句,在极端的情况下,背景可以不提,但是你一定要确保这些人已经跟你的信息交流是非常充分的。

第二种叫:突出忧虑式。突出忧虑式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先讲冲突,再讲背景,然后再讲答案。这种方式开头就是;诸位也许知道,今年整个美国的商业滑坡是非常严重的,与此同时在同样竞争非常激烈的欧洲和日本,但是他们的商业业绩却非常的好。这种方式一下子就提出了这样的一种忧虑,听众马上就会问why?这种方式就是把背景的地位降低,把冲突的地位提高,目的就是可以提高忧患意识。

第三种叫:突出信息式,这种方式是先讲问题,再讲背景,然后再讲冲突,最后再讲答案。比如说;我们怎样才能够在商业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找到美国的商业衰退会比其他国家更严重的原因?这种方式就是先不说背景,先给出大家一个疑问,为什么要先说问题?因为你先说问题的话,会给人一种你已经找到答案的感觉。如果你先说背景或者先说冲突的话,好像让人感觉你仅仅是发现问题。

尤其是有些领导是比较喜欢员工先想出答案再来向他汇报的,甚至有些领导会要求员工如果仅仅是发现问题

但是想不出答案的话就不要跟我汇报,所以你可以用这样的开头来向你的领导汇报。那么具体要怎么解决问题,我们就要先讲这个问题的背景和冲突,讲完背景和冲突之后再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样大家就会觉得这种汇报方式能够给领导带来非常有用的信息。

总而言之;背景、冲突、疑问、答案、之间的这四个要素,他该怎么摆要根据具体的环境、跟领导的偏好、这些方面来进行自由调换。

用兵法的话来形容就是,兵无常事,水无常形。这里边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格式,我们可以任意进行使用。

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金字塔余下的部分,我们要想想把金字塔的纵横结构加以展开,我们就要先了解整个金字塔内部是怎样的组织结构。首先我们要知道金字塔的内部分为横向和纵向这两个结构方式,纵向相对来说就比较容易理解。它就相当于一个树枝分成几个分叉,每一个分叉的信息都要比上一级的树枝更加的具体。

比如我们在谈亏损问题的时候,那么亏损到底体现在哪?我们就可以列出,第一小组亏损了、第二小组亏损了、第三小组亏损了,把它们分成三个树杈,这样就会相对容易理解。

那么横向之间的组织关系又是什么?横向之间的关系有三种组织方式。

第一个方式是、按照时间的次序进行分解。

第二个方式是、从整体到部分的关系进行分解。

第三个方式是、依照同类项的思维进行分解。

我们现在先从时间的角度来看,第一季度亏损了,第二季度亏损了,第三季度亏损了,第四季度也亏损了,这是不是就可以支持今年整体亏损的结论?这就是时间上的组织方式。那么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为什么要从时间角度进行分解呢?因为我们都知道,所有的商业活动都是在时间当中展开。它就跟小树苗的成长是一样的

你在不同的阶段,对于树苗的培育的方式都会有一些细节上的变化。

同样的道理,比如说你要在网上推广一款新的APP,这就会有一个市场推广期,在市场推广期这段时间,你就要给广大用户更多的一些让利,这个时候就是一个烧钱的阶段。等到用户产生一定心理依赖之后你就可以试探性地在平台上出售一些产品,以此来试探市场对这些产品的接受度。然后就是收割期了,这个时候你的成本就有可能回流了。

所以在每一个阶段你都要给出不同的商业运作方式,因为商业活动和农业活动一样,它在不同阶段都会给出一些不同的具体措施。所以你在进行细分的时候,首先能想到的原则就是时间原则,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就相当于一棵大的树枝,然后又分成三个不同的树杈。

到这里我们就已经讲清楚了,条枫旅西的第一个方法就是时间次序的分解法,比较适合给初学者使用。因为对于逻辑思维有点欠缺的人来说,在观察一个事物的自然成长过程,然后再对它进行区分,相对来说要容易的多。但是在很多的情况下,这种时间分解法就未必有效,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它会失效呢?

我们来举个例子,假如你现在要组织一个横向生产的联动关系,每个不同的部门都要来参加会议。所以不同部门,他的任务肯定也是不同的。有产品研发部,有文萱部,还有售后服务部,虽然这些部门的任务都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必须要同时运作。所以当你把这些不同的部门都邀请到一起来参加会议的时候,你所画的这个图片就不能够按照时间的前后顺序来画,因为他们是同时进行运作的,所以你根本就画不出来。

如果你不能够按照时间的前后顺序来画图表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用什么办法才能够在不同的部门同时开展工作的情况下把图表画出来?这就会牵涉到整体到部分的分解法,这个整体到部分的分解法里边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方式,就是把公司的不同部门统统都给画出来。

比如这是一家塑胶制品公司,里边有一个工程部,工模部,生产部,质检部,把这些部分全都先画出来。然后再对每部门具体应该做什么?再慢慢进行分解,这是一种比较容易的方法。

在时间上面的分解法和从整体到部分的分解法有时候又会产生一个捆绑效应,因为我们做的所有的事情它都是要通过时间产生的。在我们从整体到部分的分解的过程中,我们要保证各个被分解出来的部分,在分开以后每个部分在逻辑上是互斥的,互斥就是互相排斥的意思,如果将它们再次合在一起,它们又是完全穷尽的。

我来了解一下什么叫互斥,什么叫穷尽。互斥就是A部门的事和B部门的事情不会出现重叠的地方。这里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每个公司都会有保安部,然后你把公司的保安部设置成两队,保安一队,保安二队。那么上这里就会有个疑问,保安一队跟保安二队为什么不能合并呢?理由就是,保安一队负责的是公司的A栋大楼,保安二队负责的是公司的B栋大楼,A栋和B栋之间的距离稍远,如果出现安全问题的话,有两个不同的保安队就能够方便解决问题。

假设现在公司有第三栋大楼,第三栋大楼就简称为C栋大楼,这个C栋大楼是连在A栋和B栋之间的。假设你现在设定一个规定,保安一队和二队都有权力管理C栋大楼,这个时候就会产生一些潜在的矛盾。假设C栋大楼出现事故,一队和二队同时跑过去,首先挣的就是管理权的问题,最终结果就是导致两个队互掐。

还有可能会出现另外一种极端,就是两个队都互相推卸责任,一队认为不归他们管,二队也认为不归他们管,他们都觉得应该由对方来管,这就会导致C栋大楼没人管。最终会导致的结果就是要么互推卸,要么互相争执,这就是现在所讲的,互斥和穷尽的条件还没有完成。

如果双方都来管的话,就造成了重叠,如果造成重叠,就破坏了相互排斥原则。如果大家都不来管的话,就破坏了穷尽原则。穷尽就是每个萝卜都必须得有个坑。讲完了这两个对金字塔结构进行分解的方法以后,我们再讲一个规定同类项方法。

假设我们现在面临了很多问题,可能多达百项,那么这么多问题,很显然不可能一项项讲完,所以你先要去提出重点,然后从重点出发再进行讨论,公司的问题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对于公司的生死存亡有直接关系的,这个问题有可能是今年公司的资金流严重缺乏

可能这个季度的资金来源都无法确定。这种就是比较严重的问题,这种关系到公司生存的问题就必须要凸显出来,放在非常优先级去处理的。

第二类;就是指它并不是致命的,那么在这类不致命的问题里边你应该优先解决哪些问题?首先我们要解决急性问题,再来处理慢性问题。那么什么叫急性病呢?比如感冒发烧这类就是急性病,影响严重,但是它能够治好。什么是慢性病呢?就比如牛皮癣,这就是一种慢性病,不好治,还容易复发,但是影响不大,可以放到后面慢慢处理。

如果两种病都有的话,首先还是要治感冒发烧,这里有个很简单的道理,你手中的资源如果只够治一种病毒,你先治感冒,至少你能治好一种病。你如果先治那个慢性病,就有可能两个病都治不好。所以你觉得是同时拥有两种病,还是只得一种慢性病更轻松?这不用想也是一种对吧?

所以我们就按照这样的一个原则对问题进行分类,把非常急迫或者能治好的问题放在一类。另外一类就是其它问题,这个其它就概括了那些不重要,不紧急,的问题。这样就能够帮助我们把有效的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面,并且推动它逐个解决。

前面我们讲了金字塔结构的时间分解法,整体到部分的分解法,类似事物的规定法,但是大家在这里可能会出现一个疑问,就是大家都知道,我们要先在所有问题中找到急的并且能解决的问题先解决。但是如果哪个问题急我都找不到,那该怎么办?

所以在这里我们要先有一个思路,这个思路是来自于一个人工智能专家,他叫《HerbertA.Simon》他同时拿到人工智能的图灵奖,和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提出了一个目标手段的逼近法。如果你在找不到问题,你首要想清楚你的目标是什么?你需要什么?

比如说曹操现在头晕,这个头晕让他觉得很难受,所以他打电话请华佗过来给他治病,那么这个头晕就是你不想需要的状态。那么你想获得的理想状态是什么呢?肯定就是摆脱头晕

回到神清气爽的状态。所以此刻的状态就是头晕,而目标就是摆脱头晕,这样我们是不是就能够找到问题所在?找到了问题是不是就知道了目标?所以目标就是要从头晕的现状回到理想状态。

所以简单来说就是,首先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才能够倒逼出你的问题所在,这样就能发现你现在存在的问题和你想要的状态之间的差距。当你找到你这个差距之后再来想怎么减少差距,这样就可以细化的看问题了。但是如何找到具体问题的方式,就需要大家不断试错才能得出结论了。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助大家进行快速的推理。前面我们讲了时间分析系法,从整体到部分的分析法或者是事物的规定法,这些方法比较适合精雕细琢的处理问题。如果你的问题是迫在眉睫的,我们就需要用到逻辑数划分法了。这里我们来认识下什么叫逻辑数划分法,就是当这个问题在没有时间获得充分资源的情况下,你只能够利用是与不是进行区分,这就叫逻辑数划分法。

比如你是一个市长,突然半夜被叫醒,通知说城市里某个地方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爆炸事件,已经造成了群死群伤。当你知道爆炸以后,你脑子里就要画出两个数,这个数就会变成两个分枝,一个是民用事故,另外一个就是恐怖袭击。民用事故和恐怖袭击的处理预案各不相同,如果是民用事故,首先你就要叫醒消防部门和医疗部门的领导,进行组织预案,然后调动消防部门和医疗部门,而城市反恐部门则不需要动用。

但是如果你判断他是一个恐怖袭击的话,那么就要动用到反恐部门了,而且需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