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届)天使及早期投资峰会于年11月12日在上海举行,由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全球创业周中国站组委会、上海创业接力科技金融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主题论坛环节,峰会邀请到上海生物医药创新转化基金总裁(主持)郭秋杉、元生创投合伙人成岗、丹纳赫中国创新中心总监田岳衢、怀格资本管理合伙人王锴、泰坦合源创始合伙人、总经理支江,深入探讨了“生命科学产投融合的机遇与挑战”。
以下为元生创投合伙人成岗的分享实录(有微调):
我是来自元生创投的成岗。我们公司成立于年,总部在苏州Biobay。现在管理8只基金,3只人民币主基金;3只人民币天使基金,分别在苏州、北京和深圳;还有两只美元基金。所管理资产的总规模是70亿人民币左右。
我们专注的行业是医疗健康,具体四个细分赛道:新药创制、医疗器械、体外诊断/精准医学、医疗服务。现在为止投资了约家企业,年-年9月末共有12家公司完成上市,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回报,为苏州、长三角乃至全国生物医疗行业的发展作出了我们的贡献。
市场化投资机构的产融结合
元生创投来自于产业内的LP不算多,我们可以完全市场化地考虑投资策略和标的。专注于刚才提到的新药创制、医疗器械、体外诊断/精准医学、医疗服务这四个赛道,从技术优势、团队资历、研发进展、生产能力等方面去深度研究每一个潜在标的。
在产融结合方面,我的体会是:投资机构在投前和投后跟企业的互动合作越来越深度。投前互动的基本驱动力是我们现在越来越需要投早期的项目。多种因素(比如,政府的集采、审评机构对产品于创新性的要求、资本市场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要求等),导致医疗健康行业整体的创新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企业在技术上有差异化、有自主知识产权,所以我们很多时候会主动去接触有这样创新能力的潜在创始人,跟他一起规划产品、团队、研发、注册、生产等环节,这样的多轮讨论可能会持续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最终达到我们和创始人都觉得准备好了的程度,再注册公司开始创业。在投后方面,我觉得元生现在越来越超越财务投资的范畴。比如,近期我们引进了之前做猎头的人员,免费为被投企业的关键岗位(CSO、CTO、CMO等)寻找合格的候选人;后续我们还考虑引进熟悉细胞治疗、基因治疗、核酸药物等新兴技术方向的CMC、注册等关键环节的资深人员,进来后不做投资,专门为我们的被投企业提供那些环节的免费咨询服务,助力他们的成长。上述这些举措都体现了,现在投资方和产业方的互动越来越早、越来越深度。
投后资源赋能
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例子吧。在体外诊断这个行业,传统的检测方法有生化诊断、免疫诊断等,比较新的有PCR、NGS等分子诊断方法,还有一个在展现潜力的方向是质谱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
我们之前有一家做体外诊断的被投企业,业务已颇具规模,营销推广和渠道开拓做得很好,IPO也已提上日程。近期我们投了一家做质谱仪国产化的初创企业,在技术和产品方面有独到之处。我们在这两家企业之间看到了产生协同作用的可能性。那家初创企业里基本都是技术型人才,现在开始考虑商业化,如果从头招人建营销团队会非常耗时耗力,渠道方面也没有很多资源;而如果跟那家更成熟的企业合作,商业化的进程就会大大加快,效果也会大大提升,所以我们为这两家牵了线,推动他们建立合作。这是可以算是我们元生在来家被投企业所形成的小生态圈里,为他们进行投后赋能、寻找合作共赢空间的一个例子。
关于上海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
上海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于年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上海市发改委作为主管单位,上海创业接力科技金融集团受托管理。
迄今为止,天使引导基金已对外合作超家基金,覆盖智能技术/半导体、TMT/消费文创、企业服务、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间接覆盖0余家项目,培育了一批细分行业领先企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