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似乎也看不懂在线招聘是怎样的生意了。
在互联网提供的所有信息对接服务中,人才信息曾经是最有商业价值的。大部分情况下,企业为了扩张都愿意付钱给招聘网站,让求职者知道公司在招聘。而不少个人求职者也愿意付费增加自己的被企业选中的概率,或者是美化简历、提升技能、交流经验等等。
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在线招聘平台的发展逻辑也从简单的信息对接起步变得日渐丰富,涵盖企业咨询、人才培训、职场交流等闭环。
但一个现实的问题是,传统招聘网站的服务,需要企业配置专门的HR进行对接,这就隔绝了中国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直到一些专门服务中小型企业的招聘平台出现后,这个信息差才逐渐被抹平。
主打“找工作我要跟老板谈”的BOSS直聘就是其中之一。
1.在线招聘,没有上岸者
日前,BOSS直聘发布年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BOSS直聘当季实现营收11.68亿元,同比增长.9%;净亏损14.14亿元,同比扩大了7倍。
亏损的老问题依旧显著。
在用户方面,BOSS直聘CFO张宇在财报会议上透露,BOSS直聘公司在二季度实现了稳健增长,二季度平均月活跃用户数达万,同比增长44.8%。
但业界观点认为,BOSS直聘取得这样的成绩,跟其付出的“代价”密不可分。
事实上,销售及营销费用支出一直是BOSS直聘的一项巨额成本。年、年和年一季度BOSS直聘的营销支出分别为9.17亿元、13.48亿元和6.19亿元,占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1.8%、69.3%和78.4%。
到了今年二季度,BOSS直聘销售和营销费用为人民币5.34亿元,销售和营销费用占营收比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仍占比超过45.7%。
8月27日财报发布后,BOSS直聘股价微涨3.68%,收盘价报35.26美元/股,但上市两个月有余的BOSS直聘股价较最高点的44.96美元已跌去超21%。
无独有偶,同处招聘赛道的同道猎聘也是叫好不叫座。同道猎聘的半年报显示,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11.98亿元,同比增长48.3%;净利润.9万元,同比增长57.1%。但年前半年正是国内抗疫的攻坚阶段,整个人力资源市场萎缩严重,整体基数过低,参考意义并不大。
而且投资者对于同道猎聘的业绩指标似乎也并不买账。公司的股价曾在年5月5日一度达到28.40港元/股的高位,这也是该公司自从年1月从高处跌落后首次触及28港元/股的情况,期间多数在15-20港元/股的区间波动。8月27日收盘,同道猎聘股价仅12.84港元,较5月份高点下跌54%。
另一家上市公司前程无忧似乎更加惨淡,公司发布公告称于6月底签署了私有化协议,即将结束年至今在美股长达17年的上市历史。
除了前程无忧,此前智联招聘和58同城也相继完成了私有化。行业“元老”智联招聘在美股上市三年后,于年以每股溢价4美元完成私有化。“一个神奇的网站”58同城也涵盖招聘类业务,公司于年10月在纽交所IPO,上市之路走到年9月来到尽头。
那么问题来了,曾经被视为离钱最近的招聘网站,为什么走到了亏损、大跌、甚至退市的边缘?
究其原因,还是变现的路径单一,且很难形成足够高的壁垒。
2.资本也看不懂在线招聘了
大型机构对在线招聘平台的态度,让人有些看不懂。
以BOSS直聘为例,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二季度已有多家大型机构先后建仓。如高瓴资本增持Boss直聘万美元。高毅资本新进了BOSS直聘万股,二季度末持股市值为1.4万美元。老虎环球基金(TPC)也大幅度买入BOSS直聘,该股成为老虎环球本季度净买入榜的第四名。
同样是全球知名的基金,也有机构做出了截然相反的判断。如“木头姐”凯茜伍德(cathyWood)旗下ArkInvestmentManagement管理的交易基金就在7月底减持约万股BOSS直聘ADR。到了8月4日,该基金已清仓BOSS直聘。
相关人士介绍称,大机构的态度之所以分化严重,主要是一部分人相信中国招聘市场的巨大前景而目前可选的上市企业并不多,所以BOSS直聘被很多人看好。另一方面,国内的在线招聘平台也多次被曝光信息数据安全问题,这个风险让不少投资者望而却步,进而出现减持现象。
这话不无道理,据中新网刊登的《专家解读“BOSS直聘”等APP被网络安全审查》一文,招聘类网站和APP容易成为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的重灾区。文章提到,早在年3·15晚会就曾经曝光过招聘类网站采集用户人脸信息、个人简历被下载后流入黑市等事件,甚至有一些简历被用作实施“精准诈骗”的工具。
收集用户信息的边界将成为未来监管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