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猎头公司 >> 猎头公司发展 >> 正文 >> 正文

碧桂园高高在下多起塌陷事故让宇宙第一房

来源:猎头公司 时间:2023/4/3
治白癜风的专业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王芳洁实习记者李艳艳

编辑|米娜

北滘镇下起了雨。身处碧桂园总部大楼报告厅内的人全然没有意识,等那场媒体沟通会散了,大家才发现,原来雨下得这么大。

碧桂园,这家全球最大规模住宅开发商、世界强企业,对于舆论气候的变化,也是后知后觉的。它将8月3日这场沟通会定义为“走进碧桂园”,公司似乎认为当务之急需要解决的是,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否则他们不会将宣讲环节的顺序设置为:人才发展观、精准帮扶报告、SSGF建造体系解析、大运营和质量管控体系、人的设计院、亿负债是怎么回事、机器人产业蓝图,最后才是总裁发言。

的确,过去十几年里,这家扎根于广东省顺德市(县级市)北滘镇的地产商,发展速度如放卫星,做事风格却像行潜艇,董事局主席杨国强仅在一个多月前接受过一次小范围媒体采访,但几乎没有涉及主业。人们确实对这家神秘的企业感到好奇,但当下,另一种公共情绪取代了好奇心。

那是一种愤怒。自6月中下旬至7月末,不到40天时间里,碧桂园施工工地发生多起安全事故,塌陷3次,7人死亡,多人受伤。当媒体从全国各地赶到北滘镇时,首先希望获得的,是碧桂园对一系列安全事故的表态。所以当碧桂园集团副总裁兼人力资源管理中心总经理彭志斌、集团助理总裁兼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李静率先发言时,台下记者面面相觑。在其后的提问环节中,几乎所有问题的箭头,都射中了工程质量安全的靶心。

当然,在沟通会中,碧桂园并非没有对安全事故进行表态,集团副总裁兼运营中心总经理陈斌和集团行政总裁莫斌先后上台鞠躬致歉。但陈斌是第四位宣讲人,而莫斌则是最后一位。

这样的环节设置,让碧桂园道歉的效果被大大弱化了。沟通会结束以后,更大的负面舆情向这家公司扑面而来。很多人认为,它缺乏真诚,在这个时候,强调自己做了多少好事,更是狡黠的,市侩的。

这当然不是碧桂园的本意,举办这场费资不菲的媒体开放活动,它一定是想进行危机公关,而不是酝酿一场公关危机。同样,正如杨国强所说,出现安全事故也不是他们的本意。这位出身草根的企业家,四十年前也做过农民工,是在一砖一瓦里堆砌起的商业帝国。

客观而言,杨国强是极具利他精神的人,他是知名慈善家,早年财富不丰时就已捐出一半身家。但碧桂园在发展过程中,采取高周转和高激励模式,开放了资本和人性的欲望。渐渐地,这家公司成为了利己主义的商业机器样本,当这台机器高速运转时,甚至还会伤害到他人。

《中国企业家》问杨国强,如何才能释放人性中利他的一面?杨国强没有正面回答,反问记者有什么好办法。或许,64岁的杨国强也有困惑。

在媒体沟通会的前一天,杨国强用毛笔写下四个字:“为了什么?!”他为了什么呢?不同资料均显示,他曾以做世界最大房地产企业为目标,年这个目标实现了。但在那之后,碧桂园的规模和口碑却出现了两极分化。

似乎它越大,离人们心中的伟大企业就越远。行业地位高入云端,但口碑跌进泥潭。

碧桂园高高在下。

8月3日,碧桂园集团行政总裁莫斌上台鞠躬致歉。来源:被访者供图

质量安全与高周转

从各种数据表征来看,碧桂园正处在一个商业王朝的鼎盛期。

年,它创造了亿元销售额,大致相当于缅甸的GDP总量,在世界各地的碧桂园项目,共有约万名业主,合起来也抵得上一个蒙古国。但是年,这个商业王朝流年不利,被蒙上了一层血光阴影。

4月7日,广西崇左碧桂园项目二期工地发生坍塌,致一死一伤。6月24日,上海奉贤碧桂园项目在进行6层屋面混凝土浇筑作业时,发生一起模架坍塌事故,造成1人死亡、2人重伤、7人轻伤。7月26日,受短时强降雨及瞬时大风影响,安徽六安碧桂园项目一处围墙和活动板房坍塌,造成6人死亡、1人伤情危急、2人伤势较重。

一般而言,建筑作业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安全事故和伤亡的发生难以彻底杜绝。年上半年,全国建筑业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起、死亡人。所以,当碧桂园的一系列安全事故发生后,舆论中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是主要的,是对它的声讨和责难,另一种则认为,前一种声音的出现,主要还是因为碧桂园是行业老大,太引人注意了。有媒体报道称,在不久前的一次行业聚会中,杨国强私下表示,不想再当老大了,当老大太危险,还是做第二、第三安全一些。

在8月3日的媒体沟通会上,莫斌没有引用上述数据。他代表碧桂园认了错。“针对近期几起施工单位的安全事故,作为建设方,碧桂园深感痛心和自责。作为建设方,我们监管不到位,管理不到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种普遍的观点是,监管和管理的不到位,只是碧桂园问题的表象,这家公司的原罪在于高周转。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高周转同样被认为是碧桂园高速增长的原力。

成立于年的碧桂园,在很长时间里都籍籍无名。直至年,它才走出广东,并且长期深耕三四五线市场。但自年开始,它的规模高歌猛进。当年,碧桂园的销售收入为亿元,年突破0亿元,年则达到亿元。

今年上半年,它的销售额已超过亿元,全年有望突破亿元,被认为是最快达到万亿规模的房企。在房地产行业里,碧桂园式增长的诀窍不是秘密,通过快速回笼资金,加快投资轮转速度,即高周转。如果亿资金在年内被利用一次,那就只是个亿,但如果可以轮转10次,那就是1万亿。

制图:《中国企业家》

碧桂园有一套名为“”的项目管理法则:4个月卖楼,5个月回款,6个月现金流为正,8个月再投资。开盘销售实施“”法:新入市项目,开盘一周内去化不低于70%,买地后,首期开工须销售80%的存货,新入市项目,开盘当月去化率要达到90%。

对于很多房企来说,实现高增长需要和“魔鬼”做交易,加大杠杆,同时也加大风险。但深谙高周转之道的碧桂园则不同,它的净负债率一直控制在行业较低水平。最近五年,碧桂园的净负债率在48.7%~64.3%之间波动。

很多房企都想学习碧桂园,但却很难学到位,不是不能借鉴它的项目管理法则,而是无法匹配碧桂园的完整工程配套体系。首先,这是一家全产业链公司,从设计、施工、园林绿化,到后期的物业管理、家居配套,覆盖了整个地产开发链条,仅设计团队,就有人,被戏称为中国最大的建筑设计院。一旦开发团队拿到地,其他部门可以在第一时间配合。

为了提高效率,碧桂园推行极致标准化。尤其在主战场三四五线城市,它的标准化程度堪比麦当劳。虽然集团总设计师黄宇奘称,碧桂园有一千多种标准户型,但公司管理层的经验是,实际形成的产品只有三四款,户型和装修标准也只有几种,“你相不相信,我们这么大一家公司,材料库里总共只有三十多款瓷砖,常用的就只有四五种”。

最近几年,碧桂园开始在内部推广SSGF(以“Sci-tech科技创新”、“Safeshare安全共享”、“Green绿色可持续”、“Finefast优质高效”为四大理念的工业化建造体系)工法,这套工法可实现穿插式施工,上面楼还没封顶,下面的楼已经开始装修,底层甚至连整体厨房都装好了。

定位于城郊大盘的碧桂园,是在低售价空间里寻求利润,曾以低成本见长。年前后,规模尚小的碧桂园在广州增城拿下万亩土地,即广州凤凰城项目,由于增城不是当时广州购房者的目标地,项目售价很低,仅元/平米,含精装修。据说当时郁亮曾问杨国强怎么做出来的,元/平米的价格,万科连毛坯都做不出来。杨国强笑笑说:“我也不知道,就这么做出来了。”

而采用SSGF工法,让碧桂园项目每平米造价上涨了元~元。截至8月,已让集团建安成本累计增加60亿~80亿元。但SSGF有一个突出的好处,可以将项目工期缩短6~8个月。系列安全事故发生前,这个数字曾是SSGF的一个重要宣传点,但现在它变得敏感,因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赶工期”。

碧桂园似乎很担心,舆论会倒逼施工工艺逆流。8月2日,它请全国百家媒体参观了东莞沙田SSGF示范工地。沟通会上,针对提升工程质量和安全,莫斌公布了“五个进一步”举措,其中就包括大力推广SSGF新工艺。“有多个项目实施了这一工艺,今年会达到个左右,明年将超过1个,后年会争取覆盖全部项目。”

“大家看过东莞工地,使用的是爬架,一路爬升上去,外面是混凝土,里面很安全的。今后新买的地,能不能全都做这个。”杨国强说。

实际上,高周转是一种资金概念,强调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是,要完全阻断它和工程工期之间的联系,却不太可能。项目要想开盘,至少得把售楼处盖好。在很多地方,工程节点是发放预售证的必要条件,例如要求工程出地平面。另外,银行发放按揭贷款的时间与工期也密切相关,通常是在主体结构封顶之后。

当然,通过全产业链、标准化和SSGF工法等,可以如陈斌所说,将浪费的和闲置的时间节省下来,起到优化工期的效果。但这一目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保持一贯性的难度较大。若将现金流和工程安全质量放在一个管理平面上,两者的重要程度总会此消彼长。

“的确,量变会影响管理注意力,当前碧桂园有可能就是这个问题,项目多,重点又放在前期卖楼上。”一位碧桂园离职高管如是说。

高周转产生的巨大离心力,是不是让碧桂园开始变形了?来源:被访者供图

双享机制和群狼战术

7月16日,一张碧桂园漳州御江府誓师大会的照片,在微博上传开。为了“15天冲刺万”,员工集体喝了鸡血。其后碧桂园回应称,照片只是摆拍,杯子里的鸡血是假的,并且已经批评了该项目。

这一幕虽然荒诞,但又难免令人震惊。碧桂园集团对于高周转的要求,传导到项目上,效果不仅没有弱化,反而使人癫狂,其组织行为能力竟已至此。原因其实不难理解,员工拍照时喝的鸡血虽假,但碧桂园通过双享机制,给员工打的鸡血,确是实打实的。

双享机制包含两个部分,首先是年推出的成就共享计划,其次是年末推出的同心共享计划。前者拿出项目利润的20%分配给员工,以奖金的形式兑现,后者则是让员工跟投项目,当项目的小老板,和大股东同股同权、同责同利。

碧桂园前CFO吴建斌在其个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