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猎头公司 >> 猎头公司前景 >> 正文 >> 正文

行业衰落被裁员,离开北京但留下根,算不算

来源:猎头公司 时间:2023/4/29
白癜风在线咨询 http://m.39.net/pf/a_4613567.html

北京章哥,房地产从业20年,通晓业内门道,我不做所谓的“专家”,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

去年的时候有个大厂的中层咨询我,问的不是买房而是卖房。他有点儿悲观,觉得自己马上35岁了,在公司里不上不下的挺别扭,很有可能被裁员。而他刚买的房子在世纪城,买在了高点,房价等于没涨,但每个月3万多的月供是压力很大的,至少预期压力大。

他自己也说不清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悲观的,因为买房的时候还充满信心,否则就不会买这么高总价的,贷这么多款了。当时设想是在孩子上学前得到户口,然后在人大附小上学,老婆也准备专职带娃,自己在大公司优哉游哉的混日子也挺好的,吃喝不愁的人生赢家。

但可能是几次面试新员工让他感到危机了。他本来高高在上的想显示一番,没想到刚毕业的年轻人竟然什么都懂,未必有他经验丰富,但知识储备绝对让他赶不上了。

然后某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技术早就已经荒废,天天疲于奔命的都是各种的汇报会与沟通会,在扯淡中渡过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所谓的商业逻辑好像也没什么高大上的,反正都是没谱儿的东西,谁也说不清楚。

人一旦觉得自己并不牛叉,就会感觉像丢了魂儿似的,他试图上手刚入职人员的工作,发现自己真的回不去了。这就跟所有领导似的,虽然都是从基层打螺丝上来的,但最后自己打不了螺丝了,而是成了螺丝,看上去很重要也很结实,但是随时能被拧下来替换的螺丝。

而且他还有个感触,就是现在的年轻人比自己当年更窘迫。

怎么说呢,当年他来北京的时候,是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本事,纯粹的就是来大城市看看的,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就回去。所以对工资什么的没太大奢望,对方给多少他就认多少,根本没争过。

之后的几次跳槽也都是跟着同事走的,一次比一次高,到了最高的时候工作就脱实入虚了。但他一直安慰自己,当码农的最终理想不就是不当码农嘛?不再亲自写代码挺好的,越低级的岗位可替代性越强,领导才稀缺呢。

而等他遇到现在的年轻人,发现他们也不争待遇,但心态和他当年完全不同了。那会儿他是不知道自己有能力,而现在的年轻人是真正了解自己的,但就愿意放弃争工资也要尽快入职。那这说明什么?说明内卷真的严重了,年轻精英在知道自己价值的时候也不讨价还价,那让这帮老的怎么办?想跟年轻人竞争都拼不过成本。

当然他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这些孩子都出身普通家庭,他们没有底气讨价还价,从小就没有多少选择的机会,甚至忘了行使自己应有的权力。

但是这个解释并不牢靠,因为虽然富二代来面试的不多,但也是有的,他们也不在乎工资的多少,这怎么解释?没什么好解释的,只能说人家有底气,不在乎也懒得争。

那这事情就有些不好解释了。家境好的懒得争,普通家庭的不敢争,说明什么?说明大厂在用人上已经完全掌握了主动权,而所有的员工都只能是被选择。那自己这所谓的中层高管,一旦行业或公司出现危机,能保得住自己的岗位和收入吗?

所以他挺感慨的总结了经验:技术岗的打工者,一辈子都不能脱离基层,必须随时更新自己的技术。否则真到行业危机的时候,你想退都退不回去,想和下一层竞争都没有资格。

而且,不光是不脱离基层,还得必须配得上自己现有岗位的能力才行,否则就陷入“彼得原理”了:所有被提拔上来的,最终都要落在自己能力不称职的岗位上。

所以,不断学习,永远向上加深认知是必须的。一旦到了危机时刻再想学,那根本就学不进去了。

叫这人老李吧,其实他不老,今年也就35岁,但在互联网行业中不能算年轻了,叫老李也不过分。他大学毕业就来北京,从年薪7/8万到月薪7/8万,房价的涨幅都没他的收入涨得快,这也是他之前一直信心满满的根本原因。

但这疫情让他明白了黑天鹅事件是会随时发生的,所以恍惚间有了危机感。前年他来找我是想问问世纪城的房价走势,如果没什么大涨的话他想卖掉房子回老家了。至于即将到手的北京户口,他忽然觉得也无所谓了。

人就是这样,一切都靠信心支撑着,一旦失去信心,对之前所渴望追求的也就索然无味了。老李就是这样,公司还没裁员呢他就失去信心了,想的只是逃避,或者说一切都往最坏了打算。

我当时也没说太多,北京房价在我看来不会大涨,但作为对抗通胀的工具,在中国所有城市中可能是最稳妥的。其实没必要太极端,真要是担心公司裁员的话就先别让老婆辞职了。至少到疫情过去了,看看行业形势再说。

就算是退一万步讲,真的被裁了,那也没必要非得回老家啊。世纪城的房子贵,换个便宜的不就行了。卖了房也能拿回几百万的本金,加不加贷款的都能在北京买房生活了。而且作为互联网行业的,如果在北京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去中小城市可就更难了。

再者说就是这北京户口,无数人在苦苦的熬着,这眼看就能排到了却要放弃,不值。哪怕先拿到手再说呢,北京户口去任何中小城市落户都行,可任何城市的人在北京落户都难上加难。

这个经验是我替他总结的:有危机意识当然好,但也不能钻牛角尖儿。发现问题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不能一上来就往最差的极端去想,那就让自己的思维太窄了。生活还是应该充满希望的,哪怕是莫名的希望。

我也不知道劝他的这番话当时是否对他有帮助,反正好长时间他也没理过我。再次联系已经是今年了,他的预测成真,果然被裁了,而且是第一批。

能说什么呢?按他的说法,人的第六感有时候是很准的。都说公司里最后一个知道要倒闭的肯定是老板,而作为个人呢,最后知道自己没希望的一定是自己的脑子。真等到自己觉得有危机了,那就大概率是危机真要来了。

老李是有心理准备的,所以没什么慌张。整个产品线都被裁了,说什么也没用。补偿和离职手续都是按部就班,突然有一种从容上刑场的悲壮感。他只是临走时问了一句Boss:你之后会怎么安排?Boss苦笑:结局肯定和你想的一样!

老李说他走出公司大门的时候回头看了一眼,想拍照留念也算了,只是心里念叨着:恐怕以后再也不能到这种公司来上班了。

离职之后的他也不算颓废,但也没什么卵用。技术已经荒废,就算不荒废也不可能去找写代码的工作,没人要。去其他公司呢,高管没戏中层也够呛。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这么多年好像忽视了一样东西:人脉。

人脉这东西有用的时候真有用,没用的时候真浪费钱和时间。老李之前就是觉得浪费,所以在业内没什么朋友,自然也就没什么后路。

其实人脉这东西是挺有用的,但基本上只在同层之间。比如想喝酒时的酒肉朋友了,想出门玩儿的驴友钓友了什么的,指望着和比自己高的阶层去折腾人脉是意义不大的,尤其是在利益上,没什么可交换的筹码。

但在找工作上人脉的作用比较大,岁数越大越有用。当你年纪大到无法靠投简历获得面试机会的时候,那就只有靠猎头和朋友推荐了,而大多时候,人脉的推荐比猎头好使,这就是“关系”。

很多人对人脉关系有误区,有的是高估了,觉得认识了谁谁谁就好使。也有的是低估了,觉得自己凭能力吃饭,耗费时间精力搞关系没用,想用的时候用不上。

其实这两个想法都极端了,关系很有用,但只在同层间作用才最大,屌丝就算认识了王思聪也没用,他懒得认识你。而关系是维护出来的,再说明白点儿是麻烦出来的,没事儿的时候必须互相找点儿麻烦,互相都要投入沉没成本。能互相用就尽量互相用,这才能形成“多次博弈”的关系,也就有了诚信,这到了真有用的时候才用得上。否则平时不用,到你觉得危机了才找人家,人家凭什么帮你啊?

所以,只要是搭上了关系就得维护,尽量用,越用才收益越多。这就跟各个商家都专坑老用户一样,互相博弈互相占便宜,坑钱的时候才更好使。

直接说结局吧,老李还是决定回老家了,一座不错的二线城市,她和老婆都有当地的户口。不过老李还是留下了北京的根,卖了世纪城的,花多万全款买了个很老很破很小的纯粹老破小,图的就是保值稳妥租金高。这套房就当落户用了,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就差不多了。

老家的房子不贵,不到万能买相当不错的三居室了。他们不再贷款,反正留着钱也没什么投资渠道,索性落个稳妥。

在他看来这么做算是两边都有退路,将来儿子再怎样也能回北京高考,哪怕是个老破小也好歹能存身,比他刚来北京时强多了。

只是他对回老家找工作这事儿是不抱什么希望了,他已经找过同学,结果是也都在裁员,从京沪深回来的不少呢,更不好找工作。因为谁都明白,从一线城市回来的都是混不下去的,那就算是入职了也难以服众,反倒不如一直本土的容易打交道。

所以老李也说不清自己这选择是否正确,我也不知道,只能说走一步看一步。反正留下了退路,那就看将来是否用得上吧。

老李最后发了几句感慨,说他刚来北京的时候想的是:“北京,我能留得下来吗?”之后基本算是顺风顺水,他的思想转变了:北京,我肯定留的下来,而且要让孩子也留在这里。

但被裁员之后他的思维又变化了:“北京,我配留下来吗?”在我看来这就有些矫情了,没什么配不配的,北京人往上捯几代都不是北京的,但也都留下来了,这就看自己是否愿意坚持了,想留就能留,怎么都是活着。

现在老李要走了,当然留下了根,他想的是:“北京,早晚我还会回来,我不回来也会让儿子回来!”

这文章就是老李让我写的,想听听别人怎么评价他的选择,到底算不算明智?另外他也总结出以上的几条经验,希望能帮助到一些还没到年纪的刚入行者。

前车之鉴,仅供参考,欢迎评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