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猎头公司 >> 猎头公司资源 >> 正文 >> 正文

同道猎聘研究报告三重因素致低估,珍惜布局

来源:猎头公司 时间:2023/6/26
白癜风治疗花费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525518.html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泰证券,皇甫晓晗,苏畅)

1、重新理解猎聘的竞争地位

1.1、回顾历史:行业为何发生格局重塑

移动互联网时代,BOSS直聘发展迅速,对于旧巨头(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份额产生了较大的侵蚀。BOSS直聘的份额持续扩大,而近期猎聘股价疲软与短期业绩偏弱,市场担心行业未来是否可能走向一家独大,进而担心同道猎聘的长期天花板问题。

商业模式的盈利性与稳定性是我们投资这家公司的前提,市场价格决定投资的时点。因此我们首先研究的是猎聘这家公司在可见的3-5年内,经营情况是否会发生大的变化。分析BOSS直聘崛起的因素,我们认为它是行业的变革者,但不至于形成垄断。在线招聘是一个非常“old”的行业。起初,行业的初级功能仅限于信息展示、传递(后续才是信息匹配、交易闭环)。由于信息承载与传递的便捷性,在早期,互联网平台对于报纸等传统媒体实现系统性的超越。因此招聘行业是最早一批互联网化的产业,老三家——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均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

不知是早期创业者的守旧,还是招聘行业高度非标的特征,亦或二者兼有之,产业始终停留在初级的广告媒体阶段。从这个视角看,早期的在线招聘企业都称不上平台。根据杰奥夫雷G.帕克在《平台革命》中的定义,平台的核心价值由三部分组成:汇聚参与者(前提)+促进交互(价值的开端)+优化匹配。早期的产品几乎仅限于第一个部分——汇聚了大量信息,缺乏交互与匹配的优化,产品形态为:为企业展示广告、发布职位、下载简历,求职者的用户体验基本被忽视了。

因此BOSS直聘的崛起除了最早抓住移动端转型机会外(大量PC时代的胜利者没有搭上移动时代的船),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产品形态的变革。通过直聊(增加了平台功能2—促进交互)和大数据匹配(增加了平台功能3—优化匹配),这使得BOSS的产品相对于旧势力有了显著的优势,再叠加高举高打的广告推广(平台功能1—汇聚参与者),年成立的BOSS成为了旧行业的一个新变量。同时,成立超过20年的旧玩家,似乎也失去了重新逐鹿中原的想法。中华英才网被58同城收购后,经过不断地内部整合,渐渐地退出了大众视野,前程无忧将重心转向了线下人力资源服务。

从以上视角我们可以看到,BOSS直聘的崛起部分来自于产品端的创新(这部分可学习)、进攻性的营销手段(广告对于高频跳槽的通用型白领、蓝领影响较大),叠加对手的缺乏抵抗,使得公司获得了较高的增长。但从这个视角我们也可以看到,BOSS直聘所具备的先发优势并不足以实现垄断,对于猎聘并不会形成颠覆性的影响。

(1)在产品端,公司之间的差距是在收窄的,无论是UI、功能设计,还是对用于优化匹配的研发,猎聘也均不遗余力的在投入。(2)在营销端,虽然公司不像BOSS直聘般高举高打,但也在持续的投入。且我们后文会讨论,广告对于中高端市场的影响较小。(3)在进取心上,猎聘现在是唯二上市的在线招聘企业,战略上对于该市场高度重视。因此我们看到,实际上猎聘也处在一个上升的势头。我们后文会讨论,BOSS直聘对于猎聘所定位的市场影响相对更小,猎聘自身也具备自己的竞争优势。

1.2、在线招聘行业将走向寡头,而非垄断

我们认为在线招聘市场难以形成双边垄断,天然倾向于多寡头市场。我们从用户需求属性与在线招聘产品属性来理解这一问题。从用户需求属性看:重决策导致非排他。(1)对于C端用户而言,简历的重复投递成本较低,考虑到决策的重要性,通常会选择多平台投递。年超过90%的求职者使用的平台数量超过2个。(2)对于B端用户而言,考虑到掌握招聘环节的主动权,且平台收费占其招聘预算的比例较低,通常也会同时采用多个平台。以上行为的本质,是因为求职与招聘是一个相对较重的决策,这与电商、本地生活、打车等轻决策平台不同。在重决策上,用户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尝试不同的渠道,以获得更好的结果。

从产品属性看,与其他互联网平台不同,招聘较难形成即时的流程闭环。客户从平台获得的价值更多来自信息线索,而非来自确定性的交易闭环。较长的交付流程、后验的效果使得用户(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面临的决策不当风险较高。因而天然有选择多平台以降低风险的倾向,这个问题在中高端招聘市场尤为明显。考虑上述两个属性特征,由于无法形成有效的顾客锁定,且顾客天然有多平台使用倾向,在线招聘行业倾向于形成寡头,而非垄断市场。我们认为这是一个较弱的假设,臵信度较高。长期维度看,只要在对应需求中,猎聘是顾客头部选择对象之一,就无须担心BOSS直聘对猎聘的份额形成大比例的替代。

1.3、中高端市场,猎聘具备一定竞争优势

相比中低端市场,中高端更看重信息匹配的精准性,信息总量反而变得不太重要。两个市场最大的区别在于信息匹配精准性、即时性的权重不同:(1)中低端行业的匹配具有较强的通用性,人才能够初步用有限几个参数归类,可以同时与多种岗位完成有效匹配。无论是C端还是B端客户,更强调匹配完成的效率,而对精准性的宽容度较高。(2)中高端行业的匹配对于精确性的要求权重显著更高。中高端人才一般专精于某类工种,信息匹配更加强调精度,而中高端人才简历非标准化程度更高,进一步加大了匹配的难度。且对于中高端人才而言,跳槽的迫切性一般较低,通常属于骑驴找马的状态,对即时性要求较低。

因此整体而言,中低端市场更倾向于是一个流量生意。BOSS依靠高举高打的营销手段快速建立起了一个双边平台。同时在相对标准的信息下利用AI与“直聊”显著优化了匹配效率,覆盖了传统“黄页”模式下无法服务的长尾市场。

而中高端市场是一个需要依靠深度服务,精准匹配的市场,无法单纯依靠流量灌溉。从猎聘与BOSS直聘的营销费用结构可以看到显著的差异,猎聘的广告费用占比显著较低,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的最终数据(猎聘为年,BOSS直聘为年),猎聘的广告费用来看占销售费用的14%左右,而BOSS直聘的销售费用中广告费用占比超过50%。对于广告营销依赖度不高,但猎聘历史的收入增速却不低。年以来公司营销费用率逐步下降,但收入增长却未放缓,-CAGR达到34%(年受疫情与经济影响较大)。

从结果与逻辑看,我们认为猎聘在中高端市场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清晰的定位带来精准的双边用户和中高端心智。如前文所述,中高端的匹配不在于即时性,而在于精准性,平台上过多的信息对于这些用户而言不仅没有增量价值,反而是一种负担(对于用户、企业、猎头均是)。因此通过塑造较为清晰的渠道定位,猎聘获得了较精准的双边用户和中高端的心智:C端,80%以上为本科及以上学历;B端,以中大型企业为主。年,BOSS直聘的个人用户数高于猎聘,但都在亿级左右(不是明显的包含关系)。从用户的结构可以看到,猎聘的个人用户质量要明显高于BOSS直聘,本科及以上的占比超过80%,而BOSS直聘略超过50%。

引入猎头,构成的B-H-C的生态有助于进一步强化中高端的定位。由于非标特征,中高端匹配市场最终往往需要猎头介入以完成撮合交易。而猎聘成立以来构建的企业-猎头-用户生态,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1)对于C端用户而言,大量猎头的存在一方面提高了中高端用户的简历投递意愿,同时猎头作为主动发掘者,也提高了用户的活跃性。(2)对于B端而言,大量猎头的存在可以代替企业完成一些基础筛选,增加中高端、难以匹配岗位的交付效率(如猎聘上的“面试快”产品)。(3)更为精准的中高端简历占比,使得猎头在考虑时间投入产出比的条件下,更倾向于在猎聘上发布岗位与帮助企业寻找候选人。

线上的高质量简历库优势,叠加线下的执行能力,使得猎聘能够更深度地服务中高端客户需求。除了第三方的猎头生态外,公司也有自己较重的线下执行、服务团队,包括:(1)GCDC中心;(2)CGL猎头子公司;(3)内部的RPO(招聘流程外包)、校园招聘条线等。这些地面团队的存在配合高质量的简历库,使得猎聘能够服务HR的中高端招聘需求,比如:规模化地帮助企业HR先做一个简单的意向确认,协助完成第一层意向筛选,还可以提供更深一层的服务产品,包括“定向邀约”,“安排面试”等。目前,面试快(以进入面试为结果)、入职快(以入职为结果)产品已在B端收入中占不小的比例。

我们认为以上优势是BOSS直聘短期内难以复制的:(1)在简历库方面,由于中高端个人用户的跳槽频次低,受广告引流影响小,难以依靠广告短时间建立。(2)较重的执行团队(三方猎头及自身团队),是深度介入中高端招聘(校园、RPO、猎头)的基础,这点BOSS目前也是欠缺的。BOSS的直猎邦,从年开始尝试使用猎聘的方式,目前尚未取得明显的进展。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在过去也推出了类似的子业务:无忧精英、智联卓聘,但同样受制于简历库质量与执行团队能力,而没有取得突破。以上,我们是从商业模式上阐述了猎聘在中高端需求的竞争优势。此外,我们认为猎聘长期在中高端市场的研发投入、行业KNOWHOW积累,也使得公司在中高端供需匹配上有更好的效率。

以上是猎聘自身存在的竞争优势,而反观竞争对手,我们认为旧玩家(前程无忧、智联招聘)比较难再有大的冲击。而BOSS直聘在通用型白领、蓝领市场,形成了很强的竞争力,但在中高端领域除了缺乏猎聘具备的竞争优势外,也有自己需要克服的内在问题:直聊体系是公司定位的基础,让每个求职者认为自己拥有机会的主动权,是BOSS能够快速积累C端活跃的方式,但这个模式对于招募中高端岗位的HR而言反而是一个负担。中高端岗位的适配简历是有限的,因此绝大多数的私聊不具备价值。而在当前公司的定位下,HR无法提前根据简历信息批量筛选有用的私聊对象,使得工作负担较重。而猎聘的模式除了可以提前做简历的筛选外,还能够为HR做进一步的服务,乃至实现RPO。

我们认为猎聘在中高端市场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预计BOSS直聘在短期内无法形成明显挑战,两者更倾向于差异化竞争。从长远看,我们也不认为猎聘能够垄断中高端市场(行业特征所决定),在线上化提升的背景下,BOSS直聘等玩家的进入更多的是获取新市场(替代线下与其他玩家)。只要猎聘维持当前的生态优势,持续的加强执行能力(与三方猎头的合作深度,自身团队能力的提升),将进一步挖掘线下的业务价值(RPO、猎头、校园招聘),提高客单价的同时实现客户粘性。

2、理解估值

2.1、对企业价值的理解

企业的中长期价值,第一点取决于是否存在竞争优势——没有进入壁垒、充分竞争的行业会消灭一切超额收益,在此之上的成长价值有限。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在第一章节做了相对充分论证,我们认为在中高端市场中猎聘具备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去评估猎聘的未来成长性与盈利能力。收入端,仍具有较大成长性由于招聘较为分散的特性,整体的市场规模我们难以有一个臵信度较高的数据,因而对于需求的预测,不确定性更大,我们只能做一个大致的感知。

首先定性看,受益于经济发展与劳动力流动率提升,整个招聘行业规模仍在较快增长,而线上渗透率也在稳步提升。二者叠加使得在线招聘行业将以较高的增速发展。根据各家咨询公司数据,预计未来3-5年复合增速在20%以上。即使考虑到近几年疫情与宏观经济的影响,咨询公司预测值有可能偏高。在稳态下,我们起码可以认为在线招聘增速招聘整体增速名义GDP增速,这样一个逻辑假设大概率是成立的。

具体到公司层面,我们认为,B端的渗透率提升是企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企业端付费是公司的核心收入来源,占比约90%。展望未来,我们认为付费企业数量的增长是公司的核心驱动力。客户数上:-,公司注册企业数量CAGR47%(年万),付费企业数量CAGR20%(年7万)。考虑到全国的企业规模(总计万+,规上企业90万+),我们认为随着公司影响力提升与地面销售团队进入更多城市,公司的B端用户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部分来自总量增长,部分来自付费率增长),预计3-5年内增速在15%左右。

APRU上:-,客单价CAGR10%,我们认为随着客户的成熟度提升与产品多元化的植入(RPO、灵活用工、测培服务、在线调研等等),客单价仍有提升的空间,预计3-5年的复合增速在5%左右。此外,公司在C端也有产品推出,因此综上预计进入常态化后公司营收端做到20%的增长是较大概率事件。

利润端,费用率优化空间较大,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有较强的提升空间。公司毛利率平稳,维持在78%左右,但费用端有较大的压缩空间。(1)销售费用是公司的核心成本。随着销售团队与客情关系走向成熟,销售端存在较强的规模经济,年以来销售团队规模保持稳定,费用率逐步下降。、因品牌升级与世界杯推广暂时推高成本,预计往后看销售费用率将重回下降区间。(2)研发费用端,在产品还在迭代升级阶段,短期内该成本将较为刚性。但考虑到研发费用主要用于产品构建,长远看,也将具备一定的规模经济。(3)管理成本率稳中有降。考虑到当前的经调利润率1(仅加回因并购带来的无形资产摊销,但不加回股权激励费用)仅为7%左右(年),费用率的小幅优化便能提供较高的利润弹性。因此我们认为往后看,公司中期的利润增速将优于收入增速。

盈利质量方面,现金流优,轻资产带来较高的资本回报率一方面如前文所述,公司未来的利润弹性较大,且现金流情况较优。预收款、轻资产的运营模式使得企业的现金流状况相当优秀,自由现金流明显优于企业利润,-年平均年度自由现金流2.4亿,年达到4.5亿。

另一方面,公司账面现金较多,真正参与经营的资产较少,我们认为公司实际的ROIC不低,且伴随着利润弹性释放仍有向上空间。企业估值层面,从相对估值角度看,我们预期公司-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2.5、3.6亿,经调整归母净利润(仅加回因收购产生的无形资产摊销)为:2.1、3.0、3.8亿。我们认为经调整归母净利润对应的PE更能反应企业的实质估值情况(因并购产生,预计年后将再无这部分无形资产摊销),-年的经调PE为:20.9、14.5、11.6倍。考虑公司账面大量的净现金(类现金-所有负债)后,公司的估值将更加具有吸引力,经调PE为:13.2、9.2、7.4倍。

同时我们利用经调归母净利润(口径同上)做简单绝对估值作为参考。当前看,自由现金流较大幅高于净利润,但我们预期随着因并购产生的折旧摊销的结束,且公司无明显的资本开支,自由现金流与利润将趋同。企业价值的本质是全生命周期自由现金流的折现。我们认为对未来现金流的具体预测是具有很大难度的,但为了定价,我们又不得不做一定的预测计算。因此我们认为DCF的计算,即是定量,也是一种定性的过程(思考商业的各个特征如何影响DCF的参数),最终的只能得到一个模糊的结果。在-业绩预期的基数上,保守假设公司利润增速在5年内快速收敛至2.5%。在折现率9%,永续增速2.5%(接近长期CPI)的假设下,公司业务价值达到78亿人民币,加上净现金,公司股权价值为94亿人民币。

结合公司历史收入增速(-CAGR34%)与2.1中我们的论述,我们认为以上假设相对合理(-利润CAGR17%),同时我们对折现率与永续增长率做了对应情景假设。我们认为该数值并非精确的股权价值,但我们可以预计,实际价值应该大幅高于现在的市值(43.6亿人民币,.5.15)。综合相对估值和绝对估值来看,我们认为公司的价值是被严重低估的。

2.2、对当前市场的理解

当前低估的理解:大额减持带来了低估的窗口期:随着基金到期,以及美元资金撤出,同道猎聘的几个主要股东开始陆续退出,其中年初起减持较为频繁。较大金额的减持使得公司股价短期内承压。截止.5.4,华平投资(WarburgPincus)、经纬创投(MatrixChina)持股比例分别剩余6.97%、4.53%。低流动性带来的价值、价格明显偏离:在主要股东减持前市场流通股少,叠加港股自身因素,同道猎聘的交易金额极少。长期日均成交额低于万港币,导致公司定价不充分。减持完成后股价压制因素消除,且流动性提升有利于估值回归中枢。

周期性的业绩底部:招聘行业具有较强的经济周期性,受疫情影响公司的基本面在年显著承压,收入小幅下滑,叠加世界杯较大额的营销支出,公司利润端下滑较为明显。我们预期伴随经济复苏,企业的基本面将在年下半年出现回暖(考虑中大型企业决策略有滞后),且没有了一次性大额营销费用后,利润端修复将更为明显。公司较大手笔回购彰显企业信心。公司于3月31日提出股票回购金额,回购金额不超过3亿港币(约占当前市值的6%,.5.15),回购股份仅用于注销。我们认为公司较大金额的回购计划与用途,表明了管理层对于企业长期前景的信心。同时,我们认为,在当前价格回购,也是公司提升账面现金利用价值的合理途径。

3、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公司-年收入分别为28.9、36.4、44.3亿元,同比增长9.6%、25.8%、21.6%。B端收入,我们预计-年分别为25.2、31.3、37.8亿元,同比增长7.5%、23.9%、20.8%。(1)付费企业数,我们预计-年,分别增长5%、18%、15%,主要考虑年复苏仍需过程,24-25年增速将有所提高。(2)客单价,我们预计-年,分别增长2.4%、5%、5%。

C端收入,我们预计-年分别为3.7、5.3、7.0亿元,同比增长26.5%、44.0%、32.3%。(1)付费个人数,我们预计-年,分别增长15%、20%、15%。(2)客单价,我们预计-年,分别增长10%、20%、15%。毛利率,我们假设-年与过去基本持平,维持在77.6%销售费用率,我们假设-分别为:46.5%、45.5%、44.5%,考虑销售费用的规模经济。研发费用率,我们假设-分别为:13.2%、12.7%、12.7%,考虑研发费用率回归常态。管理费用率,我们假设-分别为:12.6%、12.1%、11.6%,考虑管理的规模经济。

综合以上,我们预期公司-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0、2.52、3.55亿元,对应PE倍数为:27.2、17.3、12.3。经调整归母净利润(仅加回因并购带来的无形资产摊销)为2.1、3.0、3.8亿元,对应PE倍数为:20.9、14.5、11.6倍。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