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下场造车的公司越来越多,对智能汽车人才的争夺,已经进入白热化状态,公司百万年薪随便开,汽车猎头忙不过来。第二波造车浪潮下,资金不成问题,人才成了造车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
作者
潘涛
编辑
张洋
“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一天花12个小时来面试”,集度汽车CEO夏一平透露,计划年底团队达到到人,而现在集度汽车只有人的团队。
集度由百度和吉利联合创办,年加入造车行列,接着是小米、易车宣布造车,OPPO也被传出准备造车,更早之前还有富士康、华为、苹果,都准备切入智能汽车行业。
雷军亲自带队,首期投资亿元,夏一平则表示集度5年投入亿元。相比蔚来、理想、小鹏创业时资金紧缺,第二波造车势力兴起时,资金蜂拥而至,新势力们斥巨资到处挖人。
下场造车的公司太多,智能汽车人才已经不够用了。
1、约候选人约到半夜
“不需要,再见!”
对于候选人类似这样的粗暴反应,李科已经见怪不怪了,甚至被对方拉黑,在他看来也不过是汽车猎头这行的家常便饭。但面对上游源源不断过来的订单,即便偶尔碰壁,这种疯狂挖人的节奏也不会受到丝毫影响。
“我们电话不会断的,”汽车猎头黄凯,甚至都数不清自己一天到底打了多少个电话,“没数儿。”
除了应对连轴转的工作强度,一名成熟的汽车猎头还需要超长的“待机时间”。
为了照顾候选人的工作节奏,通常晚上9点以后,才是猎头和候选人沟通的黄金时间。这些候选人一般都在互联网公司和科技公司,白天没时间,到了晚上一般也得加班到9点或者10点以后。
“我每天都到晚上12点,我很忙。”李科说。
新能源的赛道有多热、人才需求有多大,除了汽车猎头们,被看上的候选人们或许更有话语权。在国内某造车新势力做自动驾驶研发的陈海,在这轮新能源造车爆火之前,他就时常接到猎头的电话。
“一个星期可能就有两三个吧。”陈海说,除了直接打电话的,还有在脉脉上面发信息的,“加了一两百个之后,我就全部屏蔽了,不加了。”
来自猎头的密集“轰炸”让候选人的态度一点一点开始变化。猎头们也清晰地体会到了这一点。从年开始,猎头戴晓君就将精力专注在智能汽车领域,几年过去,她明显感到候选人们“更难聊了”,“他们的心态或多或少心态会更高傲一些。”
这种反差的背景是:不止一位猎头向豹变透露,目前市面上常见的传统车企或者造车新势力,几乎都在不遗余力地招人。传统车企正在加快进入智能汽车赛道的脚步,北汽新能源联合华为推出极狐、吉利推出高端智能汽车极氪、长城汽车正在准备“SL项目”,也是一个高端智能汽车品牌。
李科回忆,“年的时候,大家还在抢单呢。”现在都爆单了。
年正值造车新势力最艰难的时刻,蔚来无处落地,融资出现困难,小鹏、理想都遭遇资金危机,新能源汽车一度被资本市场质疑。随着他们三家开始量产交付并赴美上市,新能源汽车行业触底反弹,更多的传统车企看到甜头,纷纷进入这条赛道。
李科发现,转机出现在年底,单子越来越多,为此,他一边要和候选人沟通,一边还要负责招牌猎头以扩增团队。据他透露,眼看行情火热,也有一些其他行业的猎头适时加入了进来。
猎头戴晓君告诉豹变,自己同时保持联系的候选人数量在人左右,即使是高频联系的,数量也有一二百人。
以同样大热的芯片行业做对比,一个优质猎头,每月能满足的岗位需求在3到5个;但在新能源汽车最缺人的智能化方向,一个资深汽车猎头每个月能满足的订单需求仅有1到2个,或者两个月1个,对于某些稀缺岗位,甚至一年不出单也不奇怪。
订单很多,猎头们很忙,但订单满足的效率还远远够不上上游的需求。
教育部等三部门于年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曾预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人才总量将在年达到85万人,缺口68万人;年,这两项数据将进一步放大,达到万人。
2、薪资百万随便开
“供需决定价格。”在汽车猎头李科看来,目前这个行业的人才争夺,已经陷入了一种非常态的状况。
“就跟开车一样,如果说你发现一半的人在逆行,那可能这是一个博弈的过程,但当你发现所有的车都在逆行的时候,那到底谁在逆行?”
另一位汽车猎头黄凯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今年的行情比去年还要更好。”
黄凯透露,即便是普通员工也能拿到不低于30%的涨幅,而对于级别更高的中层或者高层,50%的涨薪,double也都不稀奇。甚至对于部分稀有“猎物”,企业的态度更是诚意十足:“条件随便开。”
BOSS直聘在4月公开的一份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特斯拉、蔚来、理想和小鹏等造车企业的招聘岗位数量,以及求职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