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白萄
编辑
十四月
“不是北京户口,就算是硕士博士,你的简历都送不到HR手上。”
微博博主“王落北”分享自称是“猎头”的粉丝来稿,称接到的某一企业招聘细则中,对“北京户口”这一项要求十分决绝,相关话题阅读万,位居北京同城榜第1位。
同时,消费实验室还发现在相关话题的讨论中,也有北京本地网友“诉苦”,称“不招北京本地人”的企业也不少,且“限制户口”这种事在很多城市都发生过,但一贴上“北京”二字,大家似乎就特别敏感。
限制北京户口
“如鲠在喉”,据一位从事猎头工作的网友爆料,近期接到北京某央企子公司的招聘单子,感到非常不适,招聘需求中显示,要求/的博士/硕士学历的23届应届生,除此之外,还明确表示只招北京户口员工,学校集体户口都不行。
该猎头网友认为,这样的要求透露出,就算是院校的博士出身,可能会因为“外地户口”被挡下,而“学历没那么优秀”的“北京生源”,则可以越过他递交简历。
“不知道这次是不是‘编’的,现实中确实有这样的企业。”这位网友所曝光的事情真实性还未确定,但网友们似乎已经从探究“这瓜熟不熟”,向讨论“限制北京户口”这类要求是否合理偏移。与此同时,话题也聊到了“就业歧视”上来。
和歧视有关吗?
“我觉得有可能是公司需求。”一个正处于临毕求职阶段的北京女大学生姚莉莉(化名)对消费实验室表示,之前也遇到过希望找到“北京人”的HR,但对方坦然,这是因为该岗位需要更稳定的员工,且开出的工资对于需要租房的外地人来说确实太少了,“双方不合适”倒不如各取所需。
有观点表示,在部分企业看来,北京户口薪资低,过年过节加班还方便,“只招北京本地人有时候不见得是个好差事啊。”
“北京本地打工人想被善待。”一部分北京网友认为,北京企业保护当地人就业无可厚非,现在许多北京的私企也在招聘中暗示或明示“不招北京人”,同时其他城市的企业也有不少在招聘时严格限制当地户口。
“您百度一下‘京内生源’这个词。”有网友持不同意见,消费实验室去“百度知道”搜索了“京内生源”,发现关于京内生源和京外生源的讨论,也可谓热火朝天。
京内生源,为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生中,北京地区列入国家统-招生计划(不含定向、委培)的学生,也就是指本科入学前拥有北京市常住户口的学生。
在知乎有一条提问是“中央机构和国企事业单位招聘时要求京内生源是不是一种就业歧视?”
知乎网友“知远”分析,根据北京行规,每招一个需要解决户口的外地人,就要同时解决一个北京本地人的就业问题,如此一来,北京本地的优秀人才渐渐“不够用”了,部分企业只能在相同的岗位上,降低对京内生源的要求。
就好比前几年,这位网友所在的一家北京公司为了招一个中国地质大学的研究生,就必须同时招聘一个北京本地应届生,于是他们同期找了一个北京本地的大专学生来公司做财务。“知远”感慨,如今谈“京内生源”,已经不只是“就业歧视”了,背后还有很多的衍生问题。
拿完户口就走人?
北京户口,是一种怎样的神奇存在?
有业内人士分析,北京户口的潜在价值在于紧缺的户口指标、买房买车与家庭教育便利、自己或后代的就业优势等等。
部分人为了这样一个很多人“挤破头”都想要得到的“保障”,想要利用企业当跳板。有的企业为了吸引优秀人才入职,承诺为入职者解决北京户口问题。而近几年,“落户即离职”的情况不时出现。
今年4月,北京二中院发布消息称,在拿到北京户口后就辞职的一起相关案件中,工作了三年多的李某于去年3月,以个人原因为由向公司提出辞职,并在提交辞职书满一个月之后即不再上班。公司以“李某为申请办理户口曾承诺在公司工作十年,如今辞职违反服务期承诺”为由申请仲裁未果后,将李某诉至法院。
法院审理后认为,用人单位为招用劳动者办理北京户口并据此约定服务期和违约金,不予支持;确因劳动者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劳动者应予以赔偿,基于诚实信用原则的考量,法院酌定李某赔偿公司相应损失。
在北京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多年的周宇(化名)在采访中表示,以落户为最优先选项的求职者并不少见,能够提供北京落户名额的单位本就很少,一般来说,在入职offer或合同中,单位会直接告诉求职人员,需要在单位服务至少5年或者更长时间,约定违约金或者赔偿金。违约金额一般与员工的岗位、薪资、未服务年限挂钩。
“由于企业为此付出的成本可能更多,近年来,可以提供户口的企业,在招聘时越来越谨慎。”周宇说。
因此,部分网友分析认为,目前在招聘要求中写上“只限北京户口”的企业,也许是因为这方面的原因而有所顾忌,至于只卡“户籍”、不卡“学历”这一说,还得根据行业与职位实际来看,可不能一概而论。
你觉得在招聘要求中写“必须是北京户口”是就业歧视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