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地产君发布了篇《33岁的地产人辞职去干保险》,反响还不错。
今天,我们来看一位90后地产人力转行的真实故事。
主人公是戴老师,之前有四段地产经历,现在处于创业阶段。
1
开始,4段地产经历
我是90年人,年,我进入武汉大学公共事业管理系。
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了一家猎头公司,做起了乙方。
猎头公司给我带来了及时、优质的资源,也为我之后的跳槽铺垫了条好路。
一年后,我进入了房企,开始了我长达8年的地产工作。
从我多年的地产工作来看,我的升职之路还算顺畅。
年,担任和昌地产武汉公司人力行政主管;
年,担任融创中国华中区域平台HRBP;
年,任职正荣地产武汉公司HRBP;
年,任职瑞安房地产武汉公司人力资源高级主任;
其中,对我影响最深刻的经历还属前两段工作。
在和昌那会儿,最大的益处就是对我个人能力的提升。
虽然当时和昌在全国的规模不算大,但是我工作的综合性要求非常强,业务管理也非常严格。
小到行政工作的字体字号,大到企业运营,它都有明文规定和标准化的管理。
再加上我负责了一段时间的企业管理,和昌算是真正让我从一个高校毕业生的身份深入到职场状态中去。
以及从一个基础的人力工作者成为能够参与到企业运营思路的合格地产人。
我也学会了从完整的角度去看待房地产的全面发展。
另外一段影响深远的工作经历就是在融创,融创是真的能给到我资源去开展工作的。
比如在融创第二年,我就能主导校招,而且还是回我的母校,我的热情和动力可想而知。
当时所有的前期准备都是我一个人在学校和我的供应商一起去负责。
那段时间忙到不行,但也不管其他内在因素了,只为了能有个好结果。
很庆幸的是后来的口碑反响非常好。
我记得当时有人评价说:这校招办的很热闹,像演唱会一样。
现在回想,我的内心还是非常自豪的。融创的工作算是我成就感最大的地产经历。
那会儿也认识了很多行业内外的朋友,造就了我的人脉大爆发。
也因为有了这段经历才有了后续的职场晋升、猎头挖掘沟通等,后面的发展其实都是基于在融创的经验。
2
转身,投入教育行业
对于我自己的职场认知,我从头到尾都有一个不变的念头:
我肯定是要转行的,不过是时间问题。
抛开地产行业,其他的行业也很少有人能一直在同一领域,在最专业化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很多人都做不到。
我是认识到这一点的。
不过,我也绝不是冲动盲目的人。既然要想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就肯定是要先有个好机遇。
正巧,在瑞安工作那会儿有个投资人找到我,表示想进入教育行业,希望我能够加入他们。
连带着他之前的学生,一共是四人的小团队,投资的学校是个民办的中职院校。
不得不说,一开始我是不愿意去的。正常人都会觉得这对比有点强烈。
因为投资方毕竟是个劳动力市场的人力资源公司,和我原来所做的更正规更专业,更高大上的人力行业相比其实是有落差的。
另外,以前的我是坐在高端的办公楼,现在要去基础设施一般的学校办公室,这种反差是难以让人快速接受的。
所以,也算是犹豫了很久吧。
后来思维转变的原因,一是源于我自身不断认知思考,二是来自我与身边算是比我过得更好的人的交流。
我如今30来岁,我还能在行业内干几年?
这是我常会思考的问题,我跟很多同行业的朋友,跟家人,甚至跟金融、制造业的朋友聊过之后都认为:
人力工作总归是会遇到瓶颈的,而我本来也不是一个一定要做领导或者一定要爬到高位上的人。
那么最多再过个四五年,我可能就要离开这个行业了。
我身边40来岁算是比较成功的人在哪里,在做什么?
这是我思考的第二个问题。
我发现很大一批成功者,包括我身边富二代的父辈,他们所在的行业可能在名面上看起来并不高大上。
但是对社会很有帮助,并且有富有潜力的经营范围和市场,比如纺织业、制造业等。
所以,如果我要转行,最为需要的就是有前景的市场。
反推到面前的中职教育的市场中来,在了解、研究之后,我是觉得很有可塑性的。
现在国家也有在大力支持民办技工院校的发展,它将会一直发展,并且需要更快的发展。
再回过头来看找我的那位投资方,他以前是省教育厅工作的,算是成功的那类人。
以前他接触的很多方都是知名高校,现在选择下沉到民办中职院校来也是一种勇气和突破。
所以,也是因为有这种角度的支撑,我也就放下了我的一些偏见和端着的架子。
想明白了之后,我能够沉浸下来到学校里去,在一个并不成熟的环境里面去贡献我的智慧和我的能力。
和投资方一切都聊差不多了之后,我提出了离职。
去年9月底,我从老东家瑞安离开了。
3
落定,越来越有信心
现在,我在学校里担任的是校长办公室主任的职位,也是代替校长的对外发声人。
学校大大小小、方方面面的工作都需要我负责,有与地产行业相似的经历,也有很多创新的工作。
比如,在收购这个学校之前,我需要做测算,但我之前没做过投资上的测算,只做过人力成本上的测算。
这对我来说是个创新型工作,于是我从各位前辈那儿请教,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熟悉市场。
还有,要做更难的薪酬调研。学校不像地产行业,如一些上市公司有公开的报表。
学校的薪酬不够透明,甚至有些学校校长都不清楚,只能你逐步地去调研,这是一个很大的难关。
唯一的方法就是打通人社局的关系,跟着他们去巡检,与兄弟学校交流,和人社局合作,去做一些他们之前想做但没有抽出手去落地的事情。
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慢慢和人社局接上轨,甚至说帮助他们工作来提高我们自己学校的竞争力,那么信心自然而然就来了。
我们团队是3月份入驻学校,目标是在七八月份的时候完成整个薪酬的改革,好等待着9月份的开学。
时间比较紧,但进度已经算快的了,而且我们也很有信心。
4
30岁,人生新篇章
之前刚转行那会儿,也有一些不解的声音,反问我:
为什么有如此资源,能够顺畅工作的情况下还要激流勇退。
我是觉得,人生是要多些精彩的。
我之前也算是一个比较佛系和求稳的人,但在大动一番后,我觉得我目前的状态也非常好。
如此,地产君又询问了戴老师几个问题。
地产君专访:你觉得之前的地产经历有给你现如今的工作带来什么好处吗?
戴老师:主要是对资源的整合和利用的能力上的帮助。这也是一个优秀地产人需要必备的技能。
像我现在的工作内容很繁琐,能够协调、处理好也是由于之前在地产工作中学到的意识和经验。
地产君专访:你从事人力岗位多年,可以从人力的角度谈谈地产行业现今最具竞争力的人才画像吗?
戴老师:我一直认为地产是个非常综合性,资源把控非常集中的行业。
所以说,对于跨业务,跨条线的这种人才是最需要的,因为它的资源会越来越集中。
一个是需要人才懂业务,专业性高;另一个是需要人才的综合能力会越来越强。
地产君专访:你现在的薪酬水平和之前地产工作相比有落差吗?
戴老师:短时间内肯定是有的,我之前的综合年薪差不多25w左右,现在固定底薪是1w。看上去我好像是吃大亏了。
但是我肯定不能这样比,也不能靠那1w块生活,我主要是在学校的很多项目上,包括招生上赚取利润。
这些利润收入在之后是非常可观的,可以比之前的薪资高几倍,所以我现在也在付出努力和精力把学校办好,办出色。
地产君专访:作为最早一批转行的90后地产人,有给予想要转行的地产人的建议吗?
戴老师:我觉得如果当下迷茫的话,你可以去看看你如今领导、上级的状态,可能就是你未来几年的状态。
我个人觉得,一个人是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的,你要去找到自己不会反感的生活状态。
如果要转行的话,最好是在有退路的情况下。
我当时就想过如果我转行失败,凭借我的能力和经历我还可以回到地产,我还有退路。
同时还要计算试错成本,如果成本低,又有好机遇的话我觉得可以大胆去做。
人生嘛,还是要多出去看看。
关于今天戴老师转行故事的分享,大家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