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有点规模的组织都会有人力资源部门。
我有个朋友就在做HR。以前在抽象意义上理解人力资源,觉得人力能产出价值,作为生产要素,叫人力资源挺合适。
但有时会有一种困惑,人力是一种资源,那不就变成商品了吗。是的,人力就是商品。
人们会从很多视角考虑,从心理、哲学、政治、经济各方面考虑。
今天在经济学视角来看看为什么是这样。
一、人力为什么是商品
其实关于稀缺,条件可以再放宽一点。不是人人都想要,而是不只一个人想要,那就存在稀缺。企业需要员工,社区需要志愿者,人们出行需要有出租车司机。
有了需求才有商品,原始社会人们一开始自给自足,后来出现了聚落,人们可以集中起来猎杀大型动物,这时候就有了人力这种实际。
实际的意思是,即使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但现实中已经出现了。
二、善用自己的人力资源
商品有价格,人力也有价格。这个价格不是自己决定的,而是由市场决定的。
即使你给自己定价百万年薪,如果你不具备这样的价值,市场上也不会有人买单。那么关键就在于,怎么实现自己的价值最大化。
如果静态地看,抛开人力的成长性,就是找到给自己开价最高的工作。什么工作会开价最高?答案利用好自己的比较优势。一个人,自己跟自己比,总有效率比较高,成本比较低的生产项目。
若是把时间因素加入进来,还是要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但是这时候,成本就不一样了,因为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
在静态的时空里,放弃了的最大代价是自己第二擅长的事情。
但在动态的时空里,工作总是要付出时间的,这些时间可以寻找一些新的机会,可以学习其他技能,可以在专业领域深耕。
这种时间成本在当下看来是损失了一部分的薪资,但是资产的现值是对未来预期收入的折现和。比如一辆车,就有很长的使用时间。
如果买一台车,只开一小时,那就不应该那么贵,但事实上,商家是按其能行驶的总里程来定价的(当然还有其他因素)。那么我们要追求的就不是当下工资最高,而是期望在人生的整个历程中,收获最大。
三、人力资源部门的任务
知道了人力资源的属性,就可以结合现有知识,对人力资源部门的任务作出猜测。
总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使人力资源发挥最大的价值。
要完成任务要有资源,最优化任务的执行就是充分利用好经费。
原则只有一个,就是边际效益最大。所谓边际效益就是每新增一块钱投入带来的新增收入。
经费可以用在招聘、人员管理、团建、制度设计、培训、找猎头等等。
要在这么多选择里做决策是很困难的,因为在时间的维度里,有太多不确定性。
具体落实到计算上当然是困难的,但是这个模型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思路。
可以解决木桶长板和短板理论的矛盾。
其实纠结理论本身,打口水仗没有任何意义,任何理论都有适用边界,而且只有在具体的上下文中才有意义。
假设现在公司发现目前人力资源最大的问题是不够团结,而最大的优势是培训质量较好。下步该怎么做呢。要进行计算,跟补短板和拉长板没有关系,关键是在哪个地方投入的成本能带来更高的产出,至于计算和拍板,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就交给企业家去头疼吧。
很多时候,我们更多会考虑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样,而不是思考为什么世界现在是这样。考虑为什么世界现在是这样无疑更能指导我们的行为,对于到达理想的世界也有了一种路径的规划。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