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今天的文章不为装逼,只是作为一个拥有8年创业经验的人,单纯地聊聊这些年的创业理念和职场经验。
都是我和我的团队吃过亏、走过弯路后沉淀出的经验总结。
无论你是创业者还是上班族,都可以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最近,知乎上有个关于“重庆互联网公司排名”的热门问题,看到觉晓有上榜,作为公司创始人,我来回答一下大家讨论最多的问题:
觉晓为什么能有敢和大厂PK的薪酬福利?
先给不熟悉我的人大概自我介绍下,我是觉晓教育的创始人——蒋四金
1.硕士学历,学法律,讲过7年课(学识、表达还行)
2.法考界是个网红,知乎大V,微博大V(出过名、也天天被杠)
3.创业8年,运气比较好,已经没钱的压力,兴趣点是做一些创新、有价值的事
4.已经在重庆结婚生子,孩子刚好3岁,很可爱,很聪明(对工作和家庭有新的理解,不希望工作是人生的全部)
然后我再从以下几点来给大家说说:觉晓为什么能有敢和大厂pk的薪酬福利?
一、觉晓所在的行业及客户
觉晓做职业教育,和K12没关系,没什么政策风险,国家政策还鼓励。单独一个财会类考试(初级+中级+高级+CPA等)每年参加考试人数都在万以上,还有法考、公务员、教师资格等,对比高考每年也就万左右参加。
而且觉晓专注做在职人群(时间少、有付费能力、需要全方位服务),不做大学生群体(时间多,付费能力低,一般只需要资料)。但在职通过率很低,几乎就是10%都不到。
所以,在职考生是愿意花钱买好服务的人群,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在考证过程中,享受到全方位一体化的服务。我们会提前做好完整的学习计划、学员只需要每天按时按量学习就好,最后去参加考试拿证,其他的都不用再操心!!
让学习没有障碍——也是觉晓的公司使命。
二、觉晓的核心产品和目前业绩
首先觉晓卖的不是课,觉晓也一直认为课(资料)没太多价值,绝大多数人买了一堆资料,还是学不下去。觉晓不想卖资料,觉晓卖的是一体化教学服务,客单价在3-5千。
觉晓在法考这条赛道已经落地,年营收破亿,目前线上营收、利润均全国第一,淘宝销量也是第一,3-5千的班次销量是其他竞争对手的10倍,形成口碑效应。
在没有销售和投放的基础上,纯靠学员推荐,前四年每年业绩1.8倍的增长(后面加上投放和销售,算好ROI,会跑的更快些);
目前觉晓账上的现金可以支撑觉晓5年没有收入的正常开支。
所以我们很需要有“一技之长”的你加入,也有能力给到和大厂PK的薪酬福利,目前有大量岗位的空缺,常年招聘。
尤其是技术岗位,今年我们公司一大重点就是将互联网教育行业推进到4.0阶段,率先实现数据化+智能化过考,需要广纳贤才。
三、觉晓对员工的公司理念
很多人会无法理解,觉晓所在的行业也不是很牛,也没有很强的背景,为什么薪酬可以和一些大厂PK,福利也挺好,还有很多假期(带薪年假25天+)?
这是源自于创始人和高管对公司是啥,公司和员工关系是啥的认知。主要有几个方向:
1.“人力不是成本,是投资。”
这句话是张一鸣说的,我非常认同。如果公司对员工工资是节约成本为导向,那还不如不做.
算人力(员工工资)的时候应该算投入产出比,只要投入产出比高,就ok,高工资对应高业绩就好,优秀的该涨就涨。
2.“重要的是效率和成果,而不是投入的时间。”
奈非的工作手册要求高管带头强制休假,因为他们统计过,休假后,处于放松状态,对于创造性工作的效率(方案、想法等),都有显著提升。
我个人加班两周后也想休息四天左右,我觉得员工热情不会高于我,如果已经连续工作很久,很累了,不如放假。
尤其在一些行业淡季(如考完到出成绩),该休息就休息,工作不是唯一,你要多陪陪家人,多看看世界。所以觉晓每年额外还有两三周的假期,不提倡加班(除非行业或部门内部有特殊情况),人不够应该招聘,只要财务测算是ok的,人员充足其实对公司长期发展更有利。
3.“人才是因为别人自己牛,绝不是你公司牛。”
我是讲法律的老师,我能教的只有知识和方法,优秀的人一定是他自己优秀,而不是我教得好。
所以,觉晓要去发掘人才(招聘和选拔),而不是去培养人才,人才是培养不出来的。
觉晓的培训只提供知识、技能方面的帮助和支持,给员工提供发挥平台,鼓励员工担当,鼓励挑战涨薪目标,不做“洗脑”式管理,高压式管理、调动自驱力打鸡血管理,管理者只需要给人才方向、资源支持,及时反馈。
Ps:我们说的人才是根据职责,不一定都是高精尖技术人才。如一个行政如果把自己本职工作做的很好,且能够提高公司效率,让员工工作环境体验好,自驱的推动各类事务,也属于人才,也可以开高薪;如果一个技术本职工作都做不好,也不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也不是人才。
4.“薪酬福利好,人才才能加入。”
人才凭什么来你公司?薪酬福利是第一位的,因此我们希望开到市场上有竞争力的薪酬,对标腾讯这些大厂的待遇。
之前被很多人反对,说我们一个小公司,没有腾讯那么牛,不需要那么高薪和好的待遇。但我觉得不对,因为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是先有牛人,还是先有牛的公司?
答案显而易见,应该是先有牛人,才有牛的公司。先把薪酬福利搞上去,然后吸引来牛人,最后公司变牛。先后顺序不能乱,否则永远无解。
5.“员工的薪酬应该看外部市场,而不是公司内部体制。”
员工来了也要考虑好,在觉晓工作多久,需要达到什么成就,走的时候能涨多少薪,员工的薪酬不是觉晓决定的,是外部人才市场决定的,你一年成长很快,猎头抢着高薪挖你,是你的本事,觉晓应该涨到外部市场同样薪酬留你下来,翻倍都可以。如果涨不上去,你应该离开觉晓去追求高薪和好的发展。
但你在觉晓一年没什么成长,外面找工作也没有薪资的涨幅,觉晓也不会给你涨薪,最多只是根据通货膨胀上浮。
员工都是成年人,应该认识到自己能力才是决定薪酬的核心因素,而且是自己可控的因素,一个人不可能在一个公司干一辈子,离开的时候能力才是本事,这样员工就更会专注于自己核心能力的提高,需要什么帮助和机会直接跟公司提就好,公司要帮助你成就。
6.“传统的管理没啥用,重要的是人才密度。”
我们面试过各个公司的人,不乏高薪的,所有互联网公司都有各类管理问题,没有说管理的很好(除了一些传统行业和规模较小的),但很多公司业绩增长的也很快。
所以管理真的有用吗?如果有用,管理是啥?
管人?他父母和学校多年教育都管不好,你能管好?
管事?除了一些很简单的流程性工作,其他有价值的事都是做出来的,很多管理反而会限制创新。
管理的好怎么衡量?员工业绩好管理的就好?我还觉得是员工自己成长的原因,你不管难说他还更好!
对此,我觉得奈非的认知是最正确的,上图是奈非企业文化ppt的一个部分,一个公司之所以能够发展的快,是因为人才密度(不是管理的好)。但当发展速度超越了公司人才密度的时候,公司就会出现“混乱”。混乱出现绝大多数人想着就是建立流程、测算各项指标,层层压下去,确保没问题(所谓的管理)。
一旦这样,公司就会“僵化”,市场只要一变,公司就无法转型,就会倒闭。很多行业巨头就是这样倒闭的,不是管理不好,是僵化,无法适应市场的变化。
解决的途径是增加人才密度,管理者的核心工作就是增加人才密度(招聘、选拔、淘汰),给人才机会和平台,给人才及时的反馈,告诉他做的怎么样,怎么改进。
当然,这也要看公司,如果不是创新性产品驱动,面对一些变化不快的行业,可能用传统管理更好,如制造业或麦当劳之类的。
同时,我个人的创业经历,永远只告诉我一个道理,招到合适的人才,这块才能解,否则任何流程和管理都是隔靴搔痒,永远会占用你精力去盯着,去擦屁股,越堆越多,不如把这些精力用于招聘。浪费那么多成本管理,不如把这些钱用于提高薪酬,找到更好的人,增加人才密度。
1个人才出的方案,设计的产品,业绩高过10个普通人,那么薪酬也可以是10倍,甚至公司还赚了,因为可以少很多管理成本。
1个不好的人,表面上工资也不高,其实背后因为他损失的效率,耽误的市场机会,占用优秀人的精力,和因为他建立的各类制度,成本是巨大的。
所以管理的核心就是增加人才密度。公司对员工最大的价值,就是让员工和优秀的人一起工作,这样成长是最快的,而不是传统的管理。
7.“每一个KPI都是魔鬼。”
但凡有价值的都无法用一个精确的数据衡量,在人才密度不够的时候,KPI如果和薪酬挂钩,那就是一个魔鬼,KPI好,但一切都不好。
班主任之前考核过学员打卡率,班主任就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