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党鹏成都报道
“我们目前设立了国家级博士后企业分站和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已与四川大学联合培养了4名博士后,非常欢迎更多人才的加入。”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化学中心高级总监周洁华如此表示。
日前,记者从成都高新区获悉,包括成都先导、极米科技、九州迪飞科技在内的11家区内设立博士后站点的企业,正面向全球寻求33名进站博士人才。
根据成都市的战略部署,从去年底全面实施产业“建圈强链”战略,在该市聚焦的20个重点产业中,成都高新区就承担了10条重点产业链的建设任务。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要素。”成都高新区对人才有着战略高度的清晰认识,为此该区提出:“不断创新人才工作理念,在‘建圈强链’‘科技创新’‘开放协同’等方面聚力攻坚,打造人才的筑梦圆梦之地,让成都高新区成为人才距离成功最近的地方之一。”
按照规划,成都高新区未来5年将力争聚集名科技和产业领军人才、名青年科技人才,各类人才总量达万人,进一步拓展各类人才成长空间,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人才集聚区。
人才破题助力10个方向重点产业建圈强链
在由成都高新区主导建设的未来科技城,目前正结合天府绛溪实验室研究方向,聚焦解决产业链“卡脖子”问题加速推进“揭榜挂帅”项目。
项目致力于吸引一批国内外顶尖科技创新团队和科研机构揭榜,以此聚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高端人才,促进一批“卡脖子”技术加速突破并进行成果转化,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
按照规划,未来科技城正围绕消费电子、人工智能机器人、精密仪器制造等主导产业,打造特色产业园区,紧盯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关键环节,努力构建产业生态,切实增强产业“集聚力”。同时,充分发挥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等链主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谋划推动实现“一个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一条产业链发展”的良好格局。
聚焦产业生态“建圈”、围绕重点产业“强链”。这正是成都市的产业发展战略和方向。
年底,成都市正式印发《成都市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航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等20个重点产业,全面实施产业建圈强链“链长制”,打造一批具有比较竞争优势、“根植性”和国际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重点产业集群,持续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增强超大城市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
作为成都产业高地,成都高新区承担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创新药、高性能医疗器械、高端软件、人工智能、大数据、航空经济、金融业、会展业等10条重点产业链的建设任务,全力推动产业链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破解“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关键核心技术,人才是关键。为此,成都高新区将着力破解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设立2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高新区新型研发事业单位联合“双一流”高校引进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支持高新区本土重点企业引进产业创新领军人才,给予领军人才每年最高万元人才补贴、最高万元安家补贴和最高万元科技创新项目支持,并建立“一对一”配套服务机制,加快聚集领军人才。
此前,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经济三大主导产业中的“卡脖子”前沿技术和关键性难题,成都高新区协助企业推出了“首批博士后招才”榜单,就是成都高新区在细分领域的突破模式之一。
“一流人才成就一流事业,一流园区需要一流人才。我们将深入落实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要求,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导向和全区产业发展需求,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人才集聚区,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提供强大人才支撑。”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搭建人才招引服务平台促进人才资源向创新动能转化
5月10日,成都高新区举行“蓉漂人才日”高新分会场暨“建圈强链人才赋能”产业人才创新发展大会。
在此次大会上,成都高新区宣布成立西部“猎头谷”、推出第二批百万年薪榜,以培育猎头机构吸引高端人才;推出第二批企业博士后站点招才榜、全国首创“个人申报、企业评价、政府采信”职称开放融通评价举措,鼓励企业自主培育人才、创新人才评价机制。
实际上,这只是成都高新区在招引人才方面搭建的其中一个服务平台。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加快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不断优化人才“金字塔”结构,大力塑造高新“金熊猫”人才品牌,积极推动人才工作从学历向专业转变、从落户向安居转变、从规模向效能转变,切实促进人才资源向创新动能转化。
“我们积极打造‘金熊猫’品牌,全力助推各类人才在成都高新区创业圆梦。我们建立并实施人才激励制度,拿出真金白银奖励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坚持以实际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努力做到因才施策、才有所值。”成都高新区科技和人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去年6月,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获得成都市产业功能区人才服务工作站授牌,工作站与西南民族大学合作共建“天府国际生物城·西南民族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人才输出基地”;出台《关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天府领地城项目优先定向、定向购房销售对象的补充规定》,建立健全人才购房资格审核机制及审计流程;组织开放日之四川大学“Openday”、政策宣讲、人才联谊等人才沙龙活动。
不仅如此,成都高新区通过深入实施“产业教授”计划,与海内外高校结成“创新创业共同体”,面向全球知名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吹响成果转化集结号,大力支持全球前强高校和国内双一流高校教授人才在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给予最高万元落地支持、最高平方米房租补贴和最高万元融资奖励。年,成都高新区在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引进“国字号”创业教授16名,支持金额达万元。
“在成都高新区人才部门的大力推荐和指导下,成都市先导20人入选国家、省、市级人才,10人获得高新区人才计划和项目支持,余人认定高新区ABCD四类人才,第一时间享受到子女入学、住房安居、交通出行等专项服务,为企业引才、留才、聚才创造了非常好的基础条件。”成都先导的周洁华表示。
完善配套体系留住人才打造国际化人才重要枢纽
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工作的张先生,来自陕西西安。每次吃完午饭,他就喜欢和三五个同事到对面的永安湖森林公园散步,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总是让他流连忘返。这个公园,正是为天府国际生物城所建的配套之一。
在生活服务和配套支持方面,天府国际生物城园区内的人才还可以优先租住园区定点公寓,享受医疗保健、优先购买定向销售的园区配套住房或人才公寓、子女就学、院校合作等方面的福利。
目前,生物城已建成诺博幼儿园、万汇小学、医院、人才公寓等公服配套设施,共同构建了职住平衡、安居便捷的生活圈;2个城市公园、2个文化中心、1个会议中心、1个综合体、1个商业街等共计约万平方米的生活业态全部投用;累计签约商业项目近30个,覆盖园区企业员工及周边居民近万人,构筑形成食住行、游购娱的商业消费场景。
在未来科技城的智造示范区,则提出构建“片区级-社区级”两级生活性、生产性公服体系。片区级中心围绕创智绿谷和生活绿谷,布局酒店商业、会议交流、医院、大型文体等片区级服务功能;社区级中心包括智慧生活邻里和智慧产业邻里,结合公园布局3处15分钟服务中心、9处5分钟服务中心和3处产业邻里。
此外,近年来,瞄准建设具有全国竞争力的创新人才集聚区,成都高新区以“国际人才城、国际人才港”为发展核心载体,打造1平方公里“国际人才公园”,形成“一城一港一公园”的国际人才集聚空间体系,打造服务中西部、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国际化人才重要枢纽。
正是基于成都高新区大力实施人才引领发展战略,不断优化人才服务和政策,创建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使得成都高新区成为中西部地区人才密度最高、人才吸引力最强、人才活力最优的区域之一。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成都高新区已聚集各类人才超过70万人,省、市级人才超1人,人才创办科技企业超过5万家。
(编辑:卢志坤校对:颜京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