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ona妈妈
古人云:“事来则应,事去则静。”
人的一生,实际上应该是随时随地拿起,随时随地放下,随时随地潇洒地走。
但生活中,我们却总是思虑过多。得到时,犹豫不决;失去时,又耿耿于怀。
经历得越多,越会明白:
犹豫,是遗憾的起点;内耗,是不幸的根源。
人生最好的活法,莫过于事来不犹豫,事过不反刍。
事来不犹豫,才能把道路走宽
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中说:
“当改变命运的时刻降临,犹豫就会败北。”
一语中的,生活中,我们总是在“自我怀疑”和“完美主义”的外衣下,踌躇不前,错失良机。
其实,当机遇来临时,如果多一份勇气,少一些犹豫,我们的人生路也许可以走得更宽。
作家李筱懿分享过一件让她遗憾至今的往事。
几年前,李筱懿还是记者,一位猎头挖她去一家跨国企业做老板助理。
她一方面很动心,一方面又担心自己不能胜任。
同时,也不忍放弃当下稳定的工作,几番犹豫后,她婉拒了。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没过两年,李筱懿还是那个小记者,但那家公司却已成功上市。
李筱懿刚好作为记者,去采访这个公司的老板,采访中提起这件事。
老板说:“你现在依然可以来,但我不会给你第三次机会。”
李筱懿还是犹豫了,她有很多顾虑,最终错过了这次机会。
时至今日,再提起时,她只有满满的遗憾。
很多时候,真正导致遗憾的,不是我们不够幸运,而是机会来临时,我们犹豫不决。
幸运,指的不仅是机遇来敲门,还包括我们敢于抓住机会的勇气。
生活就像一块味苦的巧克力,你只有抓住了加糖加奶的时机,才有可能把生活变得更甘醇。
一味地循规蹈矩,生活哪敢给你惊喜。
人生路是走出来的,只有先迈出第一步,才有调整方向的可能。
当机会来临时,少犹豫,多行动,避免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毫无意义地消耗。
事过不反刍,才能把日子过好
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思维反刍”。
“思维反刍”指一个人遭遇负面事件后,所产生的强迫性重复思考倾向。
这会让人一直沉浸在糟糕的过往中,无法自拔。
这让我想起,头顶“哈佛才女”光环的许吉如。
前段时间,她带着上一季失败的不甘,回归《奇葩说》第七季。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在《奇葩说》第六季时,许吉如曾是最被节目组看好的“神仙选手”。
但她“讲大道理”的辩论风格,和不讨喜的辩论方式,导致观众认可度急剧下降。
最后,因为求胜心太重,她挑了对方最弱的选手PK,不但没有赢,还输得有些难看。
而这次参加海选,她又选择了上一季让她失败的那个辩题。
这样做,只是为了证明自己。
但她也因此,错过了可能更适合自己的选题,不难看出,她依然没有从过去的失败中走出来。
更让人唏嘘的是,许吉如这一季的状态,大不如从前。
曾经的许吉如,在辩论中虽然咄咄逼人,但是自带一股英姿飒爽的气魄和自信。
而这次归来,许吉如自信的笑容消失了,眼神里也写满了迟疑和不安。
她甚至全程不敢看观众的眼睛,生怕找不到认同。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一路被“名校光环”保护的许吉如,从未想过,自己会在一档综艺中经历大起大落,甚至人设崩塌。
这让她的自信心受到重创,深陷自我怀疑。
其实,很多时候,消耗我们的不是最初的伤害,而是心底的那份“意难平”。
这份不甘心萦绕在心头,消磨着我们的意志和精力。
对失误加以反省,不再重蹈覆辙是好事,但反复回味失误,就是一种自我伤害。
杯子空了,才能斟满茶香;人心空了,才能装下快乐。
一个人若是心里塞得太满,快乐就没有了余地。
如何向上?唯有放下。
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但所有烦恼的解药,都在自己手中。
与其事事介怀,不如学会释怀。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最大的人生智慧:活在当下
稻盛和夫曾说:“靠谱的人生,就是拼尽全力,活在当下。”
的确,人生海海,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
与其被各种臆想内耗精力,不如全力以赴地投入当下。
朋友晓月,就是在各种臆想中被内耗,最终把生活过得变了味。
晓月毕业后已经工作6年了,但还是一名底层员工,每天做着最基础的维护工作。
其实,机会也曾眷顾过晓月,但被她错过了。
那是一个公司的战略级项目,对升职非常有利,晓月完全可以申请加入,而且她也有能力胜任。
但是因为加入项目就要被外派工作1年,晓月担心和男友的感情经不住两地分隔的考验,就选择了放弃。
时至今日,每当工作不顺心或和男友吵架时,晓月就会提起这件事。
她把当下的一切不顺心,都归咎于曾经的错过。
悔不当初的怨念,让晓月的日子,过得越来越不是滋味。
当机会来临时,我们常常会陷入迷茫。
而迷茫的真正原因是:我们只活在自己“追求完美”的想象里,却没有任何可以“改善现状”的实质行动。
曾听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禅学小故事。
故事把人生比作登山,如果把人生看成一条“线”,那登山以前,人生大部分都是在“路上”。
但如果把人生看作是“点”的连续,人生的旅途,从登山的第一步起,就已经开始了。
如果我们能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