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猎头公司 >> 猎头公司发展 >> 正文 >> 正文

GBN特写马斯克是什么样的人,特斯拉是什

来源:猎头公司 时间:2023/3/23
白癜风一般怎么治疗 http://m.39.net/pf/a_4791351.html

硅谷人眼中的马斯克

作者

吴静

编辑

Jane

出品

帮宁工作室(gbngzs)

埃隆·马斯克(ElonMusk),年6月28日出生于南非。

移民美国后,他白手起家,横跨多个高科技领域创业,从身无分文到身家亿美元(根据《福布斯》富豪排行榜最新数据),马斯克的冒险人生被诸多媒体描述成身怀绝技的超级英雄、现实版的硅谷钢铁侠。

在硅谷人眼中,马斯克是公认的创新领袖史蒂夫·乔布斯(SteveJobs)的接班人,有人甚至认为他比乔布斯更厉害。因为乔布斯只是在消费电子一个领域取得了成功,而马斯克却同时在互联网、航空航天、纯电动汽车、太阳能等多个领域做出令人惊叹的成绩。

为什么马斯克如此令人着迷?

或许正如资深科技记者阿什利·万斯(AshleeVance)在传记《硅谷钢铁侠》中记录的那样,在科技发达的世俗时代,我们同样渴望英雄和神话,依旧需要信仰和意义。其实英雄的意义不仅仅是拯救世界,更让我们超凡出尘。人类不仅有生存层面的需求,更有自我超越、自我实现的需求。

马斯克就是带领我们重新审视、仰望星空的那个人。

特斯拉的拥趸遍布全世界。即便如此,世界著名投资大师巴菲特长期合作伙伴、伯克希尔副董事长查理·芒格(CharlieThomasMunger)却公开表示,虽然马斯克做出了杰出成就,但他绝不会买特斯拉股票。

呈现在外界面前的,是一个两极分化的马斯克和特斯拉——有人爱他,有人恨他,有人看衰他。可你无法否认,至今,还没有什么能真正打败他。

马斯克的成功无法绕过他的个人因素,比如他别具一格的人才观,和追求极致与完美的个性。同样不能忽视的,还有美国这片沃土。马斯克曾经说过,美国就是他一直在寻找的乐土,这里可以找到机会,能够实现他的野心。

年6月10日,特斯拉股价突破美元/每股,收盘达到.05美元/股,市值达亿美元,首次超越丰田汽车成为全世界市值最高的汽车公司。

从无数次在死亡线上挣扎到坐上全球市值最高汽车企业之巅,马斯克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特斯拉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马斯克如何跨界招聘人才,他如何管理特斯拉?为此,帮宁工作室对硅谷资深人才专家TomZhang(张琦)博士进行专访,试图部分廓清上述问题。

TomZhang博士在中美高端人才研究、引进和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曾在Google总部和腾讯负责高端人才搜索工作。年到年期间服务于特斯拉,作为特斯拉在亚太区的第一个HR,他协助组建了最早的亚太区团队,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日本和澳大利亚等。

01.

像特种部队那样

马斯克在南非出生长大,父亲埃罗尔是一名工程师,母亲梅耶是一名模特和营养师,马斯克还有一个弟弟金巴尔和妹妹托斯卡。

马斯克8岁时父母离异,少年的他是一个书呆子,只爱读书,知识丰富,他常常直率地指出其他同学的错误,一些人不喜欢他。有一次,马斯克被一伙坏孩子群殴,被推下楼梯,昏迷后住院一星期,差点挂掉。

马斯克15岁时,不甘受辱,暂时放下了手中的书本,开始学习空手道、柔道、摔跤等搏击技术,身体也不断发育成长,16岁时他的身高已经达到1.83米,这给了马斯克自信,他开始向曾经欺负他的坏孩子反击。

马斯克与学校里当时最大的恶霸打了一架,一拳击倒他后,这个坏孩子再也不敢欺负他了。马斯克学到了一个教训:对待欺负你的恶霸,不能软弱,必须和他战斗。这段受到屈辱并奋起反击的经历,让他在后来的创业生活里变得更坚强,遇到困难,敢于直面矛盾,发扬斗争精神,不轻易认输。

马斯克要求团队成员像特种部队一样。

他在一次媒体采访中说:“如果你在特斯拉工作,相当于你选择加入了特种部队。普通部队也不错,但是你加入特斯拉,意味着你选择了难度更高的比赛,有优点也有缺点,加入特种部队很酷……但是并非适合所有人。”

他创办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也类似。前招聘负责人多莉说,“SpaceX也像特种部队,我们承担着其他人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马斯克善于用人,能找到擅长的人来做擅长的事,而且善于跨界用人,敢于使用没有汽车行业经验的人才。

特斯拉很多高管都没有汽车行业背景,他们来自苹果和Google。马斯克和特斯拉对人才有强大的品牌吸引力,特斯拉每年大约收到简历50万-万份左右,录用率低于0.5%,低于许多美国常春藤名校的录取率。

Google人才标准非常高。它像是硅谷的黄埔军校,培养了很多人才,几乎在硅谷任何一家领先公司里,都有Google的人才。Google是20万美元年薪俱乐部的成员,薪酬相对较高,而特斯拉薪酬只是市场平均水平,但马斯克的要求却很高。TomZhang博士表示,在特斯拉当招聘HR,比在Google更难,因为得花更少的钱招优秀的人。

马斯克对公司任何工作岗位都高标准要求,都要招最好的人。

有一次,SpaceX总部开设一个为员工提供冷冻酸奶的小餐厅,要找一个服务员。马斯克好像喜欢吃冷冻酸奶,年丰田公司董事长丰田章男(AkioToyoda)来访,马斯克也请他吃冷冻酸奶,丰田章男很高兴,投资了万美元给特斯拉。

一般人觉得招服务员非常容易,满大街都有,随便招一个不就行了?但马斯克可不这么想。SpaceX招聘团队收到马斯克的指令,冷冻酸奶小餐厅服务员不能随便聘用人,要去当地冰淇淋店走一走,找到里面的最佳员工,然后雇佣他们。

原来,美国零售店通常会把优秀员工照片挂在墙上,比如“每周最佳员工”、“每月最佳员工”等,作为激励员工的一种手段。

马斯克唯才是举,不在乎学历,不管你是高中毕业、本科、硕士或者博士,只要能证明你在某个领域有杰出能力就可以。

年2月1日,马斯克在推特上发布招聘广告,招聘对人工智能有深刻理解的人才。他强调教育背景无所谓,不需要博士学位,他甚至不在乎对方是否高中毕业,但是所有候选人都必须通过硬核编码测试。

02.

打破边界和规则

TomZhang是特斯拉亚太区第一个HR,也是马斯克的铁杆粉丝,对马斯克有着深入研究。他认为,马斯克对人才的重视是真心的,而不像很多公司空喊口号,或者只是把人才很重要的标语挂在墙上,马斯克则是身体力行。

年,马斯克创办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他亲力亲为参加面试,组建团队,SpaceX最早几批员工,包括工程师和技工,几乎全被马斯克面试过。

SpaceX早期急缺人才,马斯克会亲自打电话给一些优秀大学生,说服他们为自己工作。有一个被录用的学生说:“最开始我觉得这个电话是个恶作剧,我才不相信他有个火箭公司。”

有一次,马斯克打听到一位火箭科学家吉姆·坎特雷尔(JimCantrell),吉姆曾经在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工作,并参加了法国航天局和前苏联的合作项目火星气球飞行任务。马斯克拿到吉姆的电话号码后,主动打电话介绍自己。

吉姆接到电话时正在开车。马斯克自我介绍说,我叫埃隆·马斯克,是互联网行业的亿万富翁,我创立了PayPal,把公司卖掉了,拿到许多现金,我可以把余生都花在沙滩上喝饮料。但我觉得,人类需要成为一个多行星的物种才能长期生存,我想用我的钱做点什么,表明人类可以做到这一点,我需要俄罗斯的火箭,这就是我打电话给你的原因。

吉姆半信半疑,不知道打电话的是不是一个骗子。两人约定第一次见面时,吉姆故意把见面地点约在一个机场,因为机场保安比较严密,对方身上不可能带枪。两人见后谈得非常投机,吉姆后来加入SpaceX,并担任副总裁。

马斯克还经常和特斯拉招聘团队开站立式会议(standupmeeting),开会时大家都站着,10-20分钟,效率更高。马斯克用这种方法,亲自督促HR团队招聘优秀人才。

马斯克对招聘非常重视。特斯拉从成立到现在,这么多年来,你很难相信,比如在德国招聘一个修理工人,或者在中国招聘一个工程师,他都要做最后审批,每个员工的录用他都亲自批准。早期时候,他甚至亲自打电话当猎头去挖人,包括把苹果创始人乔布斯身边的副总裁乔治·布兰肯希(GeorgeBlankenship)挖过来,帮助建设特斯拉的零售体验店。

马斯克喜欢跨界用人,也敢于用人,这跟乔布斯很像。

美国也好,中国也罢,特斯拉很少用来自汽车行业的销售高管,因为销售模式不同,传统汽车厂家通过代理经销商销售,而特斯拉采用直销。传统汽车行业的销售高管,在传统销售模式和架构中表现出色,但玩不转特斯拉的销售,所以马斯克很少重用来自底特律的汽车销售高管。

特斯拉无法复制,它太独特了。

特斯拉品牌中其实有SpaceX的贡献,两家公司互相支持,相互映衬。特斯拉品牌的建立,成本很低,一靠公司创始人马斯克,二靠SpaceX。

TomZhang博士说,特斯拉员工挺佩服SpaceX,大家经常一起团购SpaceX的T恤衫或者夹克衫。他自己就有好几件,度假时穿一件SpaceX夹克衫,吸引很多人敬佩的眼神,是一个交新朋友的利器。这些新朋友往往都是特斯拉车主。特斯拉品牌给人以科技、进取、创新的感觉,SpaceX功不可没。

特斯拉电动皮卡也是剑走偏锋,出奇制胜。如果做一款常规皮卡,怎么可能竞争过福特神车F?福特F在美国已经形成一种皮卡文化,有深厚的用户基础。但特斯拉却走差异化路线,采用未来风、科技风,外形酷似军车。现在预订特斯拉电动皮卡的用户,和之前购买福特F的人,绝对不是一群人。

对普通人来说,都有边界和规则,对马斯克来说,则不存在边界和规则。打破这些边界和规则,往往就意味着有成功的可能。

马斯克最讨厌员工开会时说,某件事不可能做到,特斯拉前员工阿里回忆,“你绝不能告诉马斯克,你做不到某件事,那会让你被踢出会议室。”挑战不可能的企业文化,鼓励特斯拉员工跳出框框思考,敢想敢做,超越常规限制,尝试非传统创新解决方案。

特斯拉的文化就是两极分化,有人爱它,有人恨它,有人看衰它,非常有个性的一个公司。

03.

特斯拉是个什么样的公司

特斯拉是一个很独特的公司,能把很多硅谷创业公司的理念做到极致。

特斯拉ModelS将互联网元素和科技理念融入到汽车设计中,内部17寸中控大屏幕令人惊艳。当时的汽车行业没有人敢把这么大的触摸屏放进车里,通过全液晶大屏幕,驾驶者可以浏览互联网、使用导航地图、空调、灯光、座椅加热、天窗开关等,操作非常容易。

奔驰、宝马也好,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也罢,这么多著名汽车品牌发展上百年,人才济济,难道从来没人想到把一块大屏幕放到车上?

一般人会认为,死机了怎么办?黑屏了车还能开吗?会不会有危险?

当年,一个中国互联网大佬去见马斯克时,问了几个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就是,ModelS大屏幕死机了怎么办?马斯克回答说,如果死机了,重启就可以。

ModelS大屏幕的系统与驾驶功能是分开的,即使大屏幕死机,也不会影响驾驶。对传统汽车制造商来说,大屏幕带来的风险,没有敢承担责任,模具已开好,东西也做出来了,如果车型发布后经常死机,客户不高兴,你这个高管还想不想干?

这可能也是很多传统汽车公司无法创新的原因之一,没人敢承担创新失败带来的责任,毕竟创新有可能失败。但马斯克是创始人,他不怕,他曾经说过,失败很正常,如果没有失败过,证明你创新不够。

再比如,特斯拉车主如果拿着车钥匙,靠近ModelS时车把手会自动弹出来,这是一个很酷的功能。但要实现起来很麻烦。工程师做样车时建议,先弄个把手拧开算了,马斯克坚决反对,逼着团队按照原设计做,有困难就解决,绝不妥协。

结果就真做出来了。刚开始,这个自动门把手故障率较高,经过改进设计,后来就没有问题了。

马斯克每周基本工作80多个小时,疯狂时要工作个小时。按照正常人的工作时间,即使五天工作制,一天8小时,一周40小时,他的工作量是一般人的两到三倍,而且常年如此。

马斯克不能容忍问题没有答案,得想办法解决问题,这个办法不行,就换一个,不能说这事搞不定。他开会最讨厌两句话,一是别人说这事不可能办到,二是行业里大家都这么做。谁说谁走人。

特斯拉电动汽车车主远程驾驶,途中没有充电的地方,怎么办?这是一个用户的痛点和需求,必须得解决。为了满足用户需求,特斯拉做了一件明显违反商业逻辑的事——倾一己之力,在全美国甚至全球建设超级充电网络。一些投资者为此指责特斯拉烧钱,不可持续发展。

截至年3月,特斯拉已在全球建设超过个超级充电站,超过1.6万个超级充电桩。这是一件疯狂的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但特斯拉却做到了。

这事做成后,现在反倒成为优势。虽然特斯拉充电桩不兼容其他电动车,但要兼容也很简单,只要把充电接口换掉就行。

04.

让员工和高管掌握同样的信息

很多公司的内部沟通都是水平沟通:员工与员工、经理与经理、总监与总监、副总裁和副总裁……普通员工和跨部门领导很难直接沟通。但在马斯克看来,内部沟通应该走最短的直线。在特斯拉,你可以给任何人发邮件。如果哪个人或者哪位领导不同意这么做,马斯克会请他离开特斯拉。

在特斯拉,组织层级不明显。你想干什么事,只要这事对公司有利,就可以去做。人人可以给任何人发邮件,这是特斯拉沟通文化里非常重要的部分。

TomZhang博士也直接给马斯克发过邮件,推荐Waymo的CEO来特斯拉,马斯克立刻安排助理与他联系。

特斯拉每个员工都被赋能(empower),虽然很多公司都在说这个词,但TomZhang博士在特斯拉工作的一个深切感受是,这里没有边界,什么事都可以干,只要对公司有利。

TomZhang博士虽然是HR,他参与了中国第一批特斯拉的销售工作。早期很多中国企业家到特斯拉参观,他曾帮助接待。当时中国门店还没开,他就考虑能不能卖车给来美国特斯拉总部参观的中国客人。

TomZhang博士给特斯拉销售副总裁乔治发邮件,说经常有中国企业家到美国特斯拉参观,虽然中国店还没开,但能不能卖车给他们?

乔治马上安排销售总监给了Tom一个Salesforce账号,并让律师起草销售文件。第一批购买特斯拉的中国人签订的都是英文合同,交了4万美元订金。

大企业的CEO一般不会经常给全体员工发邮件,但马斯克动不动就给所有人发邮件,HR会把他一些精彩的邮件组织整理,作为内部培训资料。

华为董事长任正非说过:让能听见炮火的人呼唤炮火。但是如何让员工和企业高管一样做出优质的决策呢?他们必须掌握同样的信息才可以。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可以自由流动,如果管理透明化,员工掌握的信息和高管其实差不多,这有利于公司在各个层面的正确决策。谷歌会把董事会每季度的会议资料发给员工知晓,每个月开一次全体员工大会。

特斯拉每个季度开一次全员大会,北京员工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提问。这种透明的沟通,在中国汽车企业难以想象,这其实对企业创新有很大帮助。

特斯拉的许多做法其实并不是自己发明的,很多硅谷创业公司做法也类似,但马斯克却把硅谷公司文化做到了极致。

TomZhang博士认为,特斯拉的企业文化是硅谷创新文化的代表,不仅仅属于特斯拉,而是属于硅谷。企业文化就是生产力。

硅谷人才创新的土壤很重要,即使没有培养出马斯克,也有牛斯克,或者李斯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