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评自查、第三方评估、问卷调查、实地督查……我省首次开展的这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专项评估督查,历时两个多月,既“督查”又“指导”,对全省各地各部门人才改革进展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估。
我省为何要对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进行专项评估督查?督查中发现什么?评估督查将对今后人才工作有何影响?围绕这些问题,连日来,山西晚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了解各类人才所思、所盼找影响其获得感症结所在
“人才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部门多、覆盖范围广,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一个地区人才工作做得怎么样,会受到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地理位置、历史原因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省委办公厅副厅级督查专员、省委督查室主任郝永明向山西晚报记者介绍。
郝永明表示,这次专项评估督查,就是为了找出影响广大人才获得感的症结所在,去了解我省各类人才的所思、所想、所盼,把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矛盾和困难摸清摸透,为各地各部门有针对性地拿出解决的办法,提供参考性的建议,确保人才改革方向不偏离、改革任务不落空、改革目标不打折。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今年我省的重大改革事项之一。为了真正使好的政策释放红利,今年4月中旬至6月中旬,省委督查室、省委人才办、省人社厅组织对全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工作进行了专项评估督查,旨在加快实现人才战略的新突破,对出台的人才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在此次评估督查开始前,省委人才办已列出了督查各市、各部门的重点。督导检查中,各督查组会逐项了解各项重点任务的推进落实情况,着力发现并解决各地各单位在人才改革中存在的“明放暗不放”“形放实不放”“放小不放大”“政策悬空打转”和在基层“消化不良”“不接地气”等问题。同时,也会收集各地各部门值得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以点带面,推动改革落实。
4种方式评估督查把问题搞清楚
此次人才发展评估督查方式共有4种,分别是自评自查、第三方评估、问卷调查和实地督查。
在自评自查环节中,11市和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根据评估督查内容和要求进行自评自查,形成自评自查报告,内容包括:政策制定出台情况、主要进展和成效、主要做法和创新经验、存在的问题及对全省人才工作的意见建议。
同时,省委人才办邀请25个用人单位,对省级出台政策文件进行了第三方评估,重点查找存在的问题,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等部门,分别在各自门户网站开设“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问卷调查”专栏,实施面向各市县相关部门、全省各类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的问卷调查。
最后,通过实地督查,发现和解决具体问题。由省委办公厅、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3部门联合,抽调省人大、省科技厅部分厅级干部带队,抽调相关厅局工作人员和部分专家人才,组成督查组,每个督查组负责3—4个市或单位,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座谈走访等方式,对各市和各单位进行实地督查。
据悉,我省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启动以来,省直各有关单位已经累计出台配套文件近60个,改革的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在评估督查前的问题梳理来看,有些是用人单位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不准确、不到位;有些是政策边界不够清晰、具体操作流程不完善;有些是服务人才的“最后一公里”没有打通等。
实地督查的作用,就是要把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搞清楚,也要把政策难以落地的责任厘清,对基层不落实的,现场提出整改要求;对应由省里协调解决的,带回来作进一步研究。
督查成果
改革使万名人才直接受益
此次人才发展评估督查发现,我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成效已显现,不少政策、措施正在成为看得见的实惠。
在改革人才评价机制方面,深化了职称制度改革。其中,将初、中级评委会组建和管理权限分别下放至各县(市、区)、各市和省有关部门;适应新兴行业和新业态发展需求,完善职称专业类别设置,在各系列增设新的专业类别;对实行全国统一考试“以考代评”专业的职称,不再进行职称评审或认定,实现职称制度与职业资格制度有效衔接;畅通非公经济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渠道,打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审试点等。
这项改革使得全省万名专业技术人才直接受益。以晋中市为例,年农业系列职称申报人数比年增长%,工程系列增长%。问卷调查显示,83.7%的人才对我省职称制度改革的成效予以肯定。
在完善人才流动机制方面,省委组织部、省编办、省人社厅等部门出台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流动试行办法》,大幅精简人才流动限制环节,机关科级及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七级及以下、专业技术、工勤人员流动,由原来的人社部门审批改为“顺向流动市场配置,横向流动单位协商,逆向流动科学调控”。改革实施后,每年需要到人社部门办理调动手续的人数减少了75%。
调查问卷显示,用人单位和人才对顺向和横向流动政策表示满意分别占81%和85%,认为这一政策畅通了人员流动渠道,促进了人才有序流动,减少了办事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在深入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晋中市、大同市在教育领域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晋中市摘掉了34名处级校长和名科级干部的“官帽子”,大同市选择4所中学开展试点。
在创新人才引进保障机制方面,省委组织部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选调了8名优秀专业人才到省内高校挂职担任副校长。试点面向全国招聘聘任制公务员。
人才政策宣传知晓率有待提高
此次人才发展评估督查摸清了全省人才工作的底数,同时找准了当前人才改革的堵点。数据显示,截至年底,全省人才总量为.33万。
我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启动以来,我省虽然出台了不少人才新政,但各相关部门对政策宣传推介的力度不强。问卷调查显示,有36%的专业技术人员不知道个人绩效工资相关政策措施,有49%的专业技术人员对职称制度改革相关政策了解程度“不确定”和“不了解”,仅有9.36%的科技工作者了解“科技成果完成单位享有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不需审批或备案”,仅有8.97%的科技工作者了解“以技术转让或者许可方式转化职务科技成果的,从技术转让或者许可所取得的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70%的比例用于奖励”,接近80%的科技工作者不了解我省科研项目和科技活动经费的管理规定。
问卷调查显示,40%的单位没有制定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相关的配套办法,43%的单位没有出台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导致改革在省级层面轰轰烈烈推进,但人才的实际感受并不强烈。
“问题清单”逐项得到解决
在此次人才发展评估督查中,各督查组是带着“问题清单”下去督查的,相关部门当即自查整改,不少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和反馈。其中,针对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的“逆向流动占进人计划5%影响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问题,省人社厅采取把高层次人才纳入政策性安置计划中安排,年特别预留0名计划用于保障各单位引进高端人才,比近3年年平均招聘的博士研究生多名,保证了事业单位招聘高层次人才的计划不受自然减员的限制,逆向流动的高层次人才也不再受市场调剂计划5%的限制,从政策上保证了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无障碍。
针对部分科研院所和医疗机构反映的主管部门存在权力下放不到位的问题,省科技厅借鉴国家和有关省市进一步下放科研项目经费预算调剂权限,对科研项目实行分类定额资助等,向项目承担单位下放权力,简化管理程序。省卫生计生委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将岗位医院。
针对省委组织部大调研发现的“榆次大学城的配套条件跟不上,比如住房、医疗和中小学教育等,影响优秀人才的引进和留住”问题,晋中市采取了一系列解决措施。如,在住房保障方面,将大学城教职工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积极推进大学城周边公租房项目建设和回购进度。在医疗条件方面,新开工建设山医大二院南院和颐乐嘉医疗康健科医院,解决大学城优质医疗资源缺乏的问题。在中小学教育方面,投资2.6亿元,与太原师范学院共建广安高中(太原师范学院第二附中),还将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初中3所、小学3所、幼儿园5所。
评估督查为人才发展改革指明方向
“我们的人才政策机制,应该是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机制的建立是人才引进的制度保证,但真正能让人才感觉温暖的,还是应该考虑人才环境,让人才有被尊敬的感觉。所以,我认为要倡导一种人才激励环境,让广大人才的报国情怀、奋斗精神、创造活力激发出来。此外,还要打通不同层面上政策的落实……”关于此次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专项评估督查,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社厅厅长卢建明与督查组各成员分享了自己的感悟。
评估督查的结果,明确了我省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下一步的改革方向。据悉,我省将进一步加大人才改革专项督导力度,全面落实我省已出台的各项人才政策,对人才政策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实行挂牌督办、限期整改,真正让人才享受到改革红利。
同时,在强化人才引育上下工夫。鼓励发展高端人才猎头公司,探索委托各类专业化社会组织和中介服务机构,逐渐有序承担政府转移的人才工作职能。坚持人才引进与培育并重,在建立完善本土高端人才成长激励机制的同时,注重从人才高端向人才“金字塔”的中下部延伸,吸引省内外大中专毕业生来晋工作。
此外,我省还将细化实化人才保障措施,围绕人才落户、子女就学、配偶安置、住房保障、医疗保健、休假疗养等,编制服务手册,明确服务标准和流程。探索建立人才工作综合评价体系等。
本版采写:山西晚报记者李飞飞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