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半岛记者景毅图/半岛记者孟达
12月的青岛,空气清冷而干冽。忙碌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却真切感受到了来自城市的温暖与热情。
在这个即将告别年的月份里,青岛获得一项似乎有些“出人意料”的鼓励:在广州举办的“中国年度最佳雇主颁奖盛典”上,青岛与成都、宁波、无锡上榜年度最佳引才城市。理由是“这些城市在人才竞争中成绩亮眼,不仅引得来、还能留得住,人才质量也在持续提升。”
循着这一喜讯,我们回望年走过的路,分明读到了关于人才与青岛相互吸引相互成就的故事。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城市最大的动能,是城市发展最深厚的底蕴。在“学深圳赶深圳”的征途中,视人才为第一资源的青岛,在“招才引智”攻坚战中持续发力:一条条抢人政策、一场场求贤盛会、一项项留才举措……站在国家战略发展新起点的青岛,从未像今天这样求贤若渴。
“来了就是青岛人”“用一流人才,干一流事业”……一声声温暖和有力的话语,释放着这座城市的诚意,激发着蓬勃向上的动力。
城市包容性提升——“来了就是青岛人”
“现在我每次从上海的家里来青岛,都会跟家里人说我‘回’青岛了。”青岛信联科创科技有限公司CEO朱沂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年7月来到青岛组建团队创业。在这个走南闯北20余年的创业者眼里,青岛已经不仅是他现在事业的“家”,更是他愿意亲近和用心生活的地方。“在青岛,越来越觉得自己不是‘外人’了。”
朱沂坦言,与北上广深等城市相比,青岛仍存在不小的差距,但改变正在发生。
朱沂的公司有很多从外地来的同事,最开始申请人才落户补贴时很不顺利,各种证明材料要准备一大堆,备齐了也不一定能通过,其中一个同事先后忙活了半年也没申请下来。然而到了今年,效率突然一下子变快了,补贴奖励一个星期就办下来了。
类似这样的例子正变得越来越多。“前两天我们一个副总请假去办落户,当时担心上午可能办不好,干脆请了一天的假,结果出门不到一个小时就回来了,我本以为是没办成,一问才知道他用手机提前预约后,带齐资料到现场后5分钟就办好了。”
为了吸引人才,青岛可谓“倾其所有”,凡是先进城市做到的服务,都要做到位;凡是符合政策条件的,能给的绝不含糊。
众所周知,“来了就是深圳人”是反映深圳开放包容气质最有代表性的一句话。不夸张地讲,在深圳10个人的聚会,口音就有可能涉及到10个省市。不过,大家讲的虽然是南腔北调,可丝毫不妨碍信息和心灵上的沟通。
作为学赶的目标,青岛在招才引智上也向深圳学习,尤其是理念、观念方面。如今,“来了就是青岛人”不仅被青岛市主要领导在多个重要场合提及,更是写入了《中共青岛市委关于“学深圳、转作风”机制建设的意见》红头文件中,成为自上而下的思想共识:学习深圳开放包容的城市特质……让各类企业、各类组织、各类人才同场竞技、平等竞争,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吸纳人才,大力倡导“来了就是青岛人”。
过去在网络上,偶有年轻人吐槽青岛工资不高、机会不多、上升空间有限等问题,青岛一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并通过不断改变,努力回应每一个有志年轻人的期待。
为了吸引青年人才,面向毕业生的就业创业,青岛出台“人才新政”,从落户、购房(租房)补贴、安家费等方面,给予年轻人更多“优待”。
针对年轻人普遍反映的青岛住房成本高的问题,青岛实施了青年人才“留青行动”,为符合条件的博士、硕士提供15万、10万元的安家费,将住房补贴扩大到本科毕业,对在青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取得全日制研究生、本科学历,且获得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分别按照元/月、元/月、元/月标准发放不超过36个月的住房补贴。
再比如,简化落户程序,全日制本科生、硕士、博士凭毕业证等材料,即可实现“一个窗口”“一次办结”。在创业激励扶持方面,可按照项目或人才层次,给予创业项目40万至1亿元不等的补助,并可在一定期限内免减办公用房租金。
“来了就是青岛人。”一句温暖而朴实的话语却透射出这座城市包容性自内而外的变化。
“要站在未来看人才,增强全市人才活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同时也是稀缺资源。当下,全国各大城市正在上演“抢人大战”,争相用最优惠的政策、最贴心的服务来吸引人才聚集。在这场大战中,青岛又该如何打出自己的特色呢?
过去一提招才引智,就是政府部门今年又办了几场活动,会上签了多少个项目;组织了几场招聘会,有多少人投了简历……似乎招才引智都是政府的事,而用人单位参与引才用才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而如今,这种引才的思路正在转变。
就在上个月,青岛接连举办的两场人才盛会,青岛引才的“招数”有了明显变化。
在“蓝洽会”(青岛蓝色经济国际人才暨产学研合作洽谈会)前期,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通过线上平台与海外项目团队有了“初见”,期间即时对接、密切追踪,感情逐渐“升温”。此次“蓝洽会”则让本地企业与人才项目“一拍即合”。
而在首届中国·青岛国际人力资源高峰会开幕式的同时,人力资源产品展、青岛HR创新项目评选会、产品路演与交易……一场场人才与智力的交流活动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企业、人才和项目真正成了“主角”。以会为媒,搭建平台,促成企业与国内外高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间产品与技术的供需对接、项目与资本的深度融合。
“要站在未来看人才,增强全市人才活力。”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清宪强调,要“学深圳、赶深圳”,站在城市未来发展高度,立足青岛产业基础,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把组织工作与人才工作、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人才成长与企业成长结合起来,超前谋划、前瞻布局,主动发现、培育、引进顶尖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据了解,截至目前,年青岛市集聚各类人才22.4万人,人才总量突破万。“高精尖”人才集聚优势明显,在青各类院士人(驻青及长期在青院士34人、聘任院士26人、柔性引进院士95人)、省泰山系列人才工程人选人。人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连续8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前十强……
在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中,有一个数字格外令人欣喜:青岛对青年人才吸引显著增强,在青高校毕业生留青率达到48.6%,同比提高8.6%。
此前,脉脉联合京东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报告》。在这份榜单的“毕业生去向热门城市”排行中,青岛排名全国第8,北方城市中仅次于北京。
大学生求职平台梧桐果发布的《届中国校园招聘报告》显示,在届中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城市中,青岛排名第五。
得人才者得天下,得青年者得未来。人才思路的转变正让青春之岛的底色尽显,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让人才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
“一开始确实不适应,正在慢慢调整,我觉得青岛还是有很多机遇的。”从北京来青岛工作已有三个月的王宁(化名)告诉半岛记者。
8月中旬,在北京一家金融机构工作的王宁,通过参加光大银行理财子公司社会招聘考试,成了光大理财子公司的员工。王宁介绍,像他这样,从北京、上海、济南等地“投靠”青岛的不下百人。
9月底,光大银行全资子公司——光大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光大理财”)在青岛举行光大理财新产品发布暨战略合作启动仪式。这标志着国内股份制银行首家理财子公司正式亮相。作为光大银行财富管理战略转型的核心板块,光大理财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亿元,注册地在青岛,主要从事发行公募理财产品、发行私募理财产品、理财顾问和咨询等资产管理相关业务。
这也标志着青岛成为继北京、上海、深圳之后,全国又一个拥有理财子公司的城市。事实上,这是青岛金融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年青岛获批全国唯一的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以来,青岛围绕财富管理先行先试,在发展模式、实现途径、产品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但缺少“大块头”,也是青岛这块金融改革试验田的心病。
毫无疑问,青岛此次迎来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重量级选手。而它给青岛带来的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吸引人才的“平台价值”,越来越被青岛这个城市所认识到。
光大旗下理财总部的到来,让金融人才看到了青岛。在业内人士看来,光大理财总部的落地,对青岛金融业的“磁吸效应”已经显现。
“就像打开了一扇窗,让外界看到了青岛招揽人才的实力和诚意。”青岛某金融机构一位负责人说,他们通过猎头到京沪挖人,不但自身更有底气了,猎头和外部人才的热情度也明显高涨了很多。
正如王清宪书记所说:“真正的人才,决不会只满足于青岛给他们一套海景房来看海。他们需要的是干事创业,是自己创造创新的价值实现。”
人才来青岛并不是为了海景房,必须有产业,有事业。真正让年轻人留下、让人才青睐青岛的,一定是工作平台,一定是成长空间。
平台和发展机遇,是海内外人才对青岛的最动心之处。
对此,光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晓鹏深有感触:“青岛是一块适合金融机构发展的宝地。我们将理财公司落子青岛,让不少原本驻京的理财专家千里迢迢奔赴青岛,就是看重了青岛当前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和良好发展势头。”
在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方面,青岛在全国率先组建人才创新创业生态联盟。该联盟开创“线下+线上”人才服务新模式,推动人才链、产业链、技术链、资本链“四链统一”,为人才发展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优质服务。就像王清宪书记所说的,“让人才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
联盟通过市场化运作,有效整合法律政策、招才引智、孵化载体、项目服务、金融投资、培训咨询等社会资源,设置6个专门委员会提供“线下服务”。同时,联盟运用信息化手段,打造青岛人才政策电子词典、重点创新创业平台地图、重点产业全球人才地图、重点人才供需服务平台等4个云平台提供“线上服务”。
今年以来,青岛以平台思维打造“全链条”人才集聚平台,在人才集聚的“质”和“量”上寻求突破,上演“抢人”与“留人”的加速度赛跑。
“用一流人才,干一流事业”
今天的青岛,正处于新的历史方位,站在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发展的最前沿。青岛要肩负起国家战略,打好打赢15个攻势,走好开放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之路,归根到底靠大量优质的、与青岛资源禀赋相匹配的各类人才。而对于天下有志之士,站在国家战略风口上的青岛更是千载难逢的舞台。
“这一年来我们一直在中国各个城市寻觅合作,最终选择青岛,不仅因为我们与青岛公司的研究方向十分契合,利于项目尽快落地,更因为我们看好这座城市——青岛科技创新发展的浓厚氛围、广阔的产业前景,以及对国际公司开放的态度吸引了我们。”DavidWilliam博士是英国Zenotech公司的创始人,与青岛赛普克有限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约后,双方将合作建设中英云仿真计算中心项目,将全球领先的计算机仿真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应用于海上风电领域的风场计算和排布,降低风机能源损耗。
今年以来,青岛集聚各类人才20.4万人,人才总量已突破万,其中,名院士、名“泰山学者”专家等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组成的高层次人才方阵,已然成为助推双招双引攻势、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智慧大脑。就拿院士这类顶尖人才来说,他们都是行业的领军人物,一个院士项目的引进往往能辐射带动一个产业。
顶端、优质人才的起用,带给城市的是更高水平的发展,正如王清宪书记所说的“用一流人才,干一流事业”,而高质量的城市发展,自然也需要高质量的顶尖人才参与建设,高端人才带来新技术,激发新产业,催生新经济,从而提升城市品质,引来更多的人才入驻,最终形成人才兴旺、经济繁荣的良好局面。
在“国家战略”引领下,青岛平台机遇充分释放,青岛与人才深情相约,资本与项目深度对接,全国人才、资本、项目浪潮涌动黄海之滨。
在首届中国·青岛国际人力资源高峰会上,千余人力资源产业专家智力、上下游企业机构集聚青岛,新技术、新服务、新产品深度对接交易,项目与资本激情碰撞。
一天后,在“蓝洽会”上,来自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英国牛津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等世界知名院校的名海外高精尖人才携项目、技术来青岛寻觅“合伙人”,80个重点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额达5.4亿元。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一座承载着青春梦想、创业激情、成功渴望的青青之岛正在释放着人才新引力。
记者手记
人才与城市彼此支撑才能相互成就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大专生即可落户、为符合条件的硕博士提供10余万元的安家费、将住房补贴扩大到本科毕业……今年以来,青岛频放大招,以各种优厚条件,迫不及待地向人才抛去橄榄枝。
人才争夺大战背后,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逐,它们争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夺的是创新创造的前置条件。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美好蓝图的实现,仰仗于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城市发展越来越依靠人才,而人才价值也需要摆在竞逐的舞台上展现出来。
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从来都是稀缺品。青岛在激烈角逐中,“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浓厚氛围正在形成。在招才引智的实践中青岛深刻认识到,相关产业配套、城市生活便利性、对创新创造的宽容度、职业发展前景等等,才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更重要的因素。
城市求贤,君子择城。城市如何对待人才和人才怎样回馈城市,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人尽其才,才算引才成功。青岛争抢的不只是人,更是高质量的人力资本。产业转型升级、增速换挡、去旧育新需要人才要素支撑。高端制造、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高新技术产业方兴未艾,能力素养如何对接产业发展需要,如何匹配城市发展前景,何尝不是城市向人才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城市让我更美好”与“我让城市更美好”,唯有彼此支撑才能相互成就。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人要有志气,城市要有方向。人之所以能为才,在于做对了选择、遇到了伯乐、足够的努力、充分的价值。城市之所以能不断发展,同样在于明确了方向、觅得了人才、提供了平台、受益于反哺。如今的青岛与人才,正走在一条相互吸引、相互激励、相互成就的康庄大道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