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上,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有双隐形的翅膀,慢慢风息了,才发现地球引力依然有效,自己终要落地,也得考虑哪里才是最适合的下一站归宿。
这两年,互联网行业疲态尽显,各大厂小厂毕业的互联网人,不得不重新分流,跟随时代趋势“脱虚入实”。新能源公司求贤若渴,车企新势力四处抢人,海尔、安踏这些标准的传统行业,也张开双臂,招兵买马,迎接数字化转型。
PUA怕了、卷累了的互联人,蓦然发现,原来自己在(互联网)圈外也这么香,这么有人气,焦虑顿时了少一大半,精神也不内耗了,疗效比“二舅”都好。
K哥本身就是互联网人脱虚入实的实践者,早在6年前,我离开1号店以后,跳槽到传统上市企业,和纯互联网“一别天地宽”,与实体行业“相看两不厌”,个中滋味,体会多多。今天就和大家聊聊从互联网到传统企业,轻轻一跳背后故事。
01
互联网人分流的原因分析
1、从增量时代,到存量时代,红利走了,卷来了
招聘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3%左右的企业吸引了近60%的人才投简历,在这种极不均衡的结构里,近十几年来,互联网行业无疑又是那3%中的主力军。但没有永远的风口和红利,随着资本市场寒冬的到来,需要大量资金买单、支撑的互联网行业这两年颓势尽显。互联网从增量时代,渐渐进入存量时代的趋势,肉眼可见。
K哥前几天听一位猎头朋友闲聊,说现在的互联网大厂们,已经有点躺平的意思了,即使是头部大厂,除极个别还在招人,其他基本是以裁为主,严进宽出。即使目前在招人的,也以平薪进、降薪进为主,完全没了以前动辄几倍薪水挖人的豪气。
对人才的需求程度,基本反映了一个行业的景气程度,大家对未来充满乐观和信心时,才会充满扩张的渴望,满世界招人扩编。但当大家对未来充满悲观时,也必然会选择(暂时)躺平和裁员这条路,各种内耗、内卷也必然随之而来。
2、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急需互联网人才
风水轮流转,今朝到谁家。互联网行业冷静期,却是一些新兴实体行业的爆发期。以今年6月份的数据为例,在国内获得融资的91家企业中,三分之二投入了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芯片、生物医药、碳中和等产业。《中国企业校招白皮书》也显示,当前行业格局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先进制造业、新能源、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据测算,仅大数据产业,未来就有近万人的需求。
另外,随着线上消费习惯的逐渐形成,各种新业态飞速发展,制造业相关行业也跟着发生重大变革,新能源、汽车制造、工业自动化等行业,随着资金的涌入、产业的升级,以及对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和布局,出现了大量技术人才缺口。
今天也已不像当初,限于产业发展的阶段,缺少相关技术应用的场景,也缺乏和互联网大厂们抢人叫板的实力,现在的传统企业和新兴企业,发展突破的主客观条件都逐渐具备,又恰逢大厂毕业潮、优化潮这样的“机会”,但凡能淘到他们需要的“宝”,相信他们是不会轻易放过的。
3、互联网人才的技术优势,去传统企业可“降维打击”
阿里和腾讯的储备芯片技术,百度的无人驾驶研究,美团的无人送货系统,字节跳动人工智能算法上的成果…这些让人垂涎的技术,那些传统企业不觉得香吗?当然香。这些也是这届互联网人,跟随大趋势脱实向虚,自带的明显优势。
他们在互联网企业的锤炼、眼界和技术能力,赋能刚刚启动数字化的传统企业,以及沉淀还不是很深的新兴企业,是绝对够用的。以车企为例,传统车企通常缺乏CS人才,偏重自动驾驶算法的新兴互联网车企,虽然不缺CS人才,但又存在着软件实现和云平台分布式计算人才缺口的境况。这些缺乏的技术和人才,对于那些互联网行业的毕业生来说,都不是事儿。
另外,一些见多识广,做过大项目,有大格局的技术人才,还可以从起手式上帮传统企业搭建更有效合理的底层构架,避免弯路,赢在“起跑线”,这些“降维不加价”的技术人才,优势和性价比是非常明显的。
02
给跳槽传统企业
的互联网人5点建议
跳槽有风险,不跳也一样!有时形势比人强,你不跳,环境逼着你跳。关于跳槽,K哥给大家5条建议,务必参考:
1、首先学会“清零自己”
晚清重臣曾国藩有句名言: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是说过去的事不要牵挂,未来的事不要过于分心,重要是心无杂念地做好眼前的事。但有些互联网人,尤其是有大厂背景的互联网人,在跳槽到传统企业的时候,却做不到这一点。
尤其对自己在大厂的高光时刻,念念不忘,开口闭口“我们阿里如何如何”、“我在腾讯的时候怎样怎样”,一副身在曹营心在汉,干部下乡扶贫的既视感。完全没有沉下心来了解现在的企业,尊重新东家企业文化的态度,横挑鼻子竖挑眼,好像随时都准备离开的样子。
如果长期抱持这种心态,这次跳槽注定不会是愉快的一跳。职业道德、职场伦理先不谈,最起码“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规矩应该懂吧。既来之,则安之,心态清零,脚踏实地,实在觉得不合适,公司高攀了,也可以好聚好散,一别两宽。吃饭砸锅、渣男行径的事,最好别干,太败人品。
2、加速学习和适应的过程
跳槽到一个新公司,沉下心来,用心体验并适用新环境,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对新东家的业务内容、技术要求、文化理念、制度规范做快速、全方位的了解和学习。一定要体现出自己的主动性和包容性,在最短的时间内展示你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如果这点都做不好,给人的印象分就会很差,再说自己如何有能力,都可能被打上大大的问号。
3、警惕“南橘北枳”
南橘北枳的故事,我们小时候都学过,说明了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形成的人/物/生态,可能会完全不同。这个故事,在跳槽的时候,值得拿来温习一遍。
K哥一个朋友,有大厂履历,被猎头挖到某高端制造企业,做技术管理岗。刚去不久,就明显水土不服。这哥们把原来工作环境中的一些语言习惯、行为习惯都原封不动的“移植”过来,一会建议敏捷开发,一会力推OKR,一会主张阿米巴模式,经常把其他人搞得一脸懵圈、一头雾水。
人家毕竟是制造行业,不能因为前面有“高端”两个字,就觉得大家啥都应该懂。忽略了环境、土壤和不同群体的背景差异、认知差异。自己不因地制宜,采用适配的管理方式和工具,仍希望用以前环境中的“一招鲜,吃遍天”,是不现实的。只会让自己尴尬,并在新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
4、重复“上一次成功”
尽快立功,是跳槽到新东家最好的“投名状”,也是让自己站位脚跟、拥有话语权的基础和前提。怎么才能让自己尽快立功?如果有可能,复制你的上一次成功,绝对是最佳捷径。
K哥职场上也遇到一些有“执念”的跳槽选手。到新公司,一开始就想露个大脸,出手就想甩“王炸“,不屑于把以前做过的轻车熟路的活再干一遍,而是总想着创新、颠覆、变革,结果来了很长时间,连一个能拿出手的完整的项目和成果都没有。他想象中的“王炸”还没炸,自己就先被“轰”跑了。
复制以前的成功,最快出结果、见成效,才是新人在新公司最该做的事情。先为新东家做出最直观的贡献,让人家觉得你“物有所值”,才能给自己赢得更大的空间,这时候再找机会搞创新,下“大棋”也不迟。
5、别急着把“老部下”带过来
刚跳到新公司,为了尽快完成新东家安排的指标和任务,总想着尽快把自己用顺手的“老部下”招致麾下。这种想法并不可取(除非之前和新公司谈好,团队打包一起过来)。里面存在几个明显的Bug:
第一,到新公司,要先证明你的价值。当你寸功未立,自己的价值还没得到体现时,你是没有资格提出人员配置要求的(之前另有约定除外)。你自己能不能做下去都说不准,就想着拉人过来,太急了些。
第二,公司招你,是基于现有配置录用的,也许本来就是想让你这头“狮子”,来带领其他“羊群”的。你要求把旧部下招来,自己顺手,但这未必符合公司整体的财务预算和人事规划,如果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打乱公司的总体安排,只会暴露自己的肤浅和能力不足。
第三,即使新人单枪匹马空降到新公司,最开始也不一定会马上被老员工接纳;如果大张旗鼓,很快把自己的部下都弄过来,更容易形成新老团队的某种互斥和对抗,难以兼容,甚至形成山头主义,增加各种有形状和无形的成本。这绝对是Boss们所不愿看到的。不是不能带老部下,但要看准时机,要懂得事缓则圆。
眼下,不管是互联网行业,还是传统行业,都在经历新处境、新常态带来的各种考验和挑战,没有一帆风顺,只有越挫越勇。我们打工人要有足够的韧性和定力,才能面对未来的各种不确定,才真有可能治愈我们的精神内耗。共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