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们走上社会那天起,面试就充斥着生活的角角落落,。
对于求职者来说,最终目的是要进入到目标企业的目标岗位。但很多人整个面试环节却有无数的漏洞存在。其实很多时候只要在面试环节注意细节,双赢是时时刻刻都会发生的。
一、面试前
1.结合个人规划寻找目标企业的目标岗位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发现有很多职业经理人工作了10年左右,单位也换了好几家,但是无论是薪酬还是职位基本都没有什么太大变化,或者可以说干的工作和工作3年左右的职场新人没什么区别。这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没有对个人的职业发展做好规划。
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很多职业经理人跳槽后薪酬职位duble,但是在新东家这里的存活期却很短,这样的情况出现两次之后,职业经理人也会陷入求职怪圈,高不成低不就,且一直在换工作。
我们会看到有不少职场人每天上班像上坟一样痛苦,其实纠其原因就是最初没有选择好适合自己的工作。其实每个人求职面试前,能花上一天甚至是几个小时自己分析下自己的优劣势和周边环境因素影响,就会目标非常明确。
(正确的工作比找到正确的工作更重要。)
我们寻找工作要结合自己本专业、性格特征,明确工作方向,做好个人定位,而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因为最了解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一个慢热的人你让他去做现场促销,他大概率是做不好的,因为性格原因决定他需要时间去适应周边环境,而工作内容又要求他短时间内出结果,在这种情况下不仅非常容易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且还浪费了企业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同时一味倾慕光环企业、追求高薪,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也很难在岗位上做出相应业绩。
明确工作方向后,就可以在行业内寻找有类似岗位招聘的企业。企业尽量选择业内排名靠前的,平台对个人的助力是非常大的,如果一时目标企业没有相关岗位可以通过寻找目标企业上下游公司来达到进入目标圈层的目的。
同时岗位也要结合自己的性格特点去找,技术型的人员去应聘管理岗位大概率是在拿自己的短板碰别人的长处,胜算几率比较小。
日本有名的寿司之神,就是几十年专注于做一件事,且做到了极致,把自己打造成了业内大咖。如果一心只想找到正确的工作之后再好好干活,一定会陷入求职怪圈。
2.明确目标岗位的用人要求及企业文化
确定目标岗位后,要仔细研读企业的招聘需求,不要因为学历、年龄等原因不匹配而浪费时间,很多求职者整个面试环节都相谈甚欢,但最后就是因为这些可以在最初始时间就能发现的原因而导致与目标岗位失之交臂。
对企业文化的解读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每一家企业都有沉淀下来的企业精神。
如果一位中年求职者,双方父母身体不好,家里二胎,妻子工作也很忙,对他来说,一个推崇稳健发展的发展中企业或者推崇工作生活平衡的企业文化就会比较适合他,如果一个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或者初创阶段,企业文化一定是狼性的,这样的企业发展阶段和企业文化是与他自己本身不契合的。
只有明确企业的用人需求,做好个人匹配,同时探求企业文化的差异性,入职后才能尽快的上手工作。
3.全面覆盖,做好简历投递环节
锁定目标企业的目标岗位后,首先不要急于投递简历。可以先看看身边有没有朋友对这家企业比较了解或者有认识人,通过熟人介绍的简历面试的几率和成功率都会比较大。《说服》一书中“利用相似性的微妙力量”这一观点在面试环节是有非常大的作用的,在推荐环节也是一样。
据调查,很多公司内部推荐的占比与外部招聘基本持平,但是内部推荐人员的稳定性和专业的契合度都要高出外部招聘人员。
因为有内部员工或者熟人的背书与引荐,对被推荐者的品行基本是不需要再做相关调查的,被推荐人选在面试的优先顺序、面试的结果反馈上都比外部招聘要占有一定优势,而且也能知道面试的真正结果——很多时候,为了不伤害候选人的积极性,企业人力都会比较委婉的告诉他某个模块再增强下就更好了,而不是会一阵见血的指出他的缺点。
如果没有相熟的人,可以通过猎头推荐,第三方的推荐同样也会有很好的背书,并且可以在薪资争取上有一定的谈判空间。
最后选择通过邮件投递,但是投递前最好也给网站上留下的人力打个电话,询问下岗位的相关情况,加深企业人力的印象,如果正好岗位在招聘,可以询问是否能直接发到公司邮箱——很多时候企业人力都是通过关联的公司邮箱查看简历。
4.提前熟悉面试路线并准备好相应着装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次遇到过了面试时间候选人还没到的情况。电话讯问后才被告知:“啊,我这边有事过不去了”或者就是“我已经在路上了,估计还有十分钟就到”,在或者还有“你们那里太远了,我走到半路回来了”……各种让人苦笑不得的理由。
每一次面试都是一场活动的准备,对于企业人力来说,需要准备面试资料、预定会议室、预约领导时间,而求职者连招呼都不打一下就不来面试了,不止是把企业人力置于一个尴尬的位置,也给人力留下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印象:没有纪律和时间观念。而每个行业的人力都会有一个自己的圈层,时间长了,好事不出门,这样的反面案例是一定会在圈子内有流传的,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正确的做法是:简历通过筛选接到面试通知后,除了首先要对企业人力表示感谢。需要做的就是通过网络地图查询面试路线,并预估抵达面试地点的时间,需要考虑中间是否会遇到早晚高峰或者大型活动,提前做好时间倒排计划。
同时如果能选择面试时间的话,最好问下企业人力有几位求职者,尽量给自己争取首位面试或者最后一位面试,要知道,在面试中“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力量不可小觑啊。
再有就是着装,面试中不难看出有些人是赶场来参加面试的:穿着运动服或者凉拖鞋,本来很精神的一个人,因为着装的不庄重,导致整体精神面貌都不理想。
除非用人单位的面试岗位有特殊要求,面试时最好要着正装或者着商务正装,而且这套衣服最好不是第一次穿,人们刚穿新衣服或者新鞋都会有一种不自觉的拘谨感。面试的时候,最需要的就是让自己一个人的精神面貌首先就能通过着装上体现出来。你对别人的尊重,别人是能看的到的。冬天天冷,可以西装外面穿大衣或者羽绒服,抵达面试地点后再行更换。
二、面试中
面试前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要做,面试过程中也有许多不能忽视的细节要考虑到。
1.提前到达面试场所,熟悉环境
有些面试者面试是踩点达到的,气喘吁吁的坐下,还没有平复气息,就开始面试,无论是精神状态还是回答问题的思路都会受到影响。而且给面试官的感觉也会非常不好。
面试可以提前15-20分钟抵达现场,到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到面试室等候,而是去洗手间整理仪容仪表,把自己打造成最佳状态。
想想同样过来面试,你游刃有余的整理了着装,而其他求职者要么未到,要么来的晚还在四处找洗手间,对于企业内隐形的面试观察员——前台来说,她们会更倾向于跟用人部门推荐哪位候选人哪?
精神饱满、干练利落的整体形象不仅会让自己更自信,同时也会给面试加分不少。
2.巧用“相似性的微妙力量”
当一个人工作时间长了,在行业内都会有一个圈层,面试交流时,如果能够把面试前期的准备资料用到,能指明自己和面试官之间的相似之处,例如姓名、信仰、家乡或者母校,那么,后者可能更容易接受其表达的内容。《说服》一书中提到,对于某些与自身有微妙联系的事物,人们往往抱有积极的态度。而当你有求于人,且又与对方真正存在共同之处时,不妨先说出来,有益无害。
3.清楚自己的位置,把握好面试中的度
有些求职者,面试的时候会紧张,如果再遇到面试官问到自己比不熟悉的问题时,更是会急的脑门冒汗。
面试时一定要放松心情,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如果离目标岗位确实有欠缺,那报着过来交流学习的态度,同时也诚恳的表达出来,这也是会在不经意间给自己加分的。要做到的就是面试态度端正但不拘谨。
但有些人也会出现一种情况:面试时和面试官聊的也很嗨皮,但是最后面试没通过。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把握好与面试官沟通的度。
面试中有些问题看着很开放,但是面试官都是有一定的目的的,他需要从你的回答中分析你的潜力因素是否与企业匹配。但你一高兴,讲起故事来,条理性、逻辑性全部没有,剩下的只是趣味性,试想一个企业敢用这样在重大场合跑偏的人么?
所以在面试过程中权衡好与面试官的互动,条理清楚、思路清晰的回答问题:我对这件事的看法是……,主要是因为下面这三点……;同时适当的拉近下距离就可以。不然本末倒置,在企业眼里你也会变成一位做事只靠关系才能完成的人,得不偿失。
三、面试后
不少职业经理人面试了很多家企业,结束后什么也不做,就是等通知,没有通知就再投递新单位,然后面试等通知,如此反复。
从结果导向来说这样是在延展自己的求职周期,扩大自己的焦虑空间。
面试结束并不是就可以撒欢不管了,面试结束后还是有一系列辅助动作要做,做的好了很可能会给自己争取翻盘的机会。
面试结束当场就可以对面试官做出诚挚的感谢:感谢百忙之中抽时间沟通,可以有机会更好的了解企业,希望有机会能成为同事进行共事。你随口的一句感谢之语,对面试官来说就是一种肯定和认可。尤其是如果你回家之后再对此次面试做简短总结,通过短信或者邮件方式再次表示感谢,那么同样专业能力的候选人中,你一定就是给用人方印象最深的一个。
企业面试之后一般情况下会对符合要求的候选人做侧面背调。这个时候你面试前期做的准备工作就又用到了:可以通过熟人或者朋友与人力联系,询问面试结果,在询问阶段也是对你做二次推荐的最好时机。
当企业需要在众多同质化的候选人中选择的时候,“首因效应”、“近因效应”、“亲近效应”的作用就都会显示出来。
既然求职就一定是奔着成功的目标的,可就像士兵上战场没有武器一样,不准备好必备的弹药,就是拿鸡蛋碰石头。根据自己的目标岗位,做好规划,列好清单,明确求职面试的前中后期的各项节点与明细,环环相扣,按照计划去执行,入职理想岗位指日可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141.html